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保时捷重返中国
 作者: 又文    时间: 2001年11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三十六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又文

    张艺谋和英达,这两位演艺界名人有什麽共同之处?──他们都曾因为是京城仅有的几位保时捷(Porsche)车主而备感寂寞。但今年,他们可能将迎来数十位同族。

    “我们的销售比预期的要好,到年底售出 20 辆不会有问题,”保时捷汽车的销售商北京百得利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周先生对《财富》记者说。自 2001 年 2 月开业至今,已有超过 10 位大陆人士在这家中国唯一的保时捷专卖店的订单上签字。这个数字与香港的年销售量 400 辆相比,实在不算什麽。但对保时捷公司来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头了。

    车迷们大多不会忘记,90 年代中期保时捷公司在大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年保时捷在北京、上海、广州大举设点的做法也几乎成为业界的笑柄。对于那段“屈辱”,保时捷主要将其归罪于“走私”。

    几年之后,随随大陆经济持续增长带动了奢侈品消费急剧升温,保时捷再也难以坐视销售地图上大陆市场那个表示空白的白色圆圈,于是,他们选择在北京长安街 10 号(天安门附近一家豪华俱乐部)开设了一家不大不小的专卖店。周先生将此举比做“尝试性地轻敲天安门背后故宫厚重的城门”。没想到,这家开业时很低调的门脸一开张,就迎来了众多的访问者。半年的时间内,其中的十几位成为了买主。

    保时捷车主李小姐一向是豪华品牌坚定的追随者。喜欢“爱马仕”(Hermes)皮包和“古驰”(Gucci)时装的她坚信顶级品牌可以增强自信,因为她必须随时面对周围各种各样的目光。李称自己历来有锁定目光的魅力,并为此陶醉。“抢眼的保时捷能让这种满足来得更直截了当,”她说。

    说到同族之间,据说保时捷的车主们彼此尚未有交往。这一点比不上国外的车迷。宝马登临美国的时候,互不相识的男士驾车相遇,多会下车交流一番,像是自家兄弟。保时捷全球的 360 个车迷俱乐部更是因狂热集会而着称。

    在北京街头,驾驶保时捷风驰电掣的多是女士。然而,百得利主管销售业务的曹先生说:“买主中以男士居多。”“先生买的多,小姐用的多”这一现象在某个层面上折射了中国的传统。一个怕张扬的民族所推崇的是“真人不露相”。可以想象,那些城府颇深的成功的中国男士“买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的心态,简直可以媲美于彷徨于生死之间的哈姆雷特。“有经济实力的人也要跨越心理的鸿沟才能成为一辆保时捷的所有者,”曹先生说。因此,先生们在购买保时捷时往往思前想后,斟酌再叁。真正到手之后又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将它开上街,而把车子让给了女士们驾驶。

    在德国,一辆基本配置的保时捷 Boxter 的价格接近 60 万人民币。而在北京,由于高额的关税,同样型号的裸车售价高达人民币 120 万元;911 Carrera 则在 180 万元左右。事实上,它的奢华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

    沈先生是国内一家着名软件公司的董事长。他已经拥有宝马和奥迪。但是,至少目前,他还不打算拥有保时捷这个昂贵的成人玩具。“我还没有那麽多本钱去玩它,也许将来真的闲下来后会考虑。 ”

    的确,购买保时捷需要超越普罗大众对汽车的理解。它不能做为商务用车,出入政府部门办事十有八九会被拒之门外;它也不像家庭用车,只有两人的座位,不知道孩子该坐在哪儿;就连驾驶它去打高尔夫球也派不上用场,球杆压根儿放不进去。难怪,沈先生坚信保时捷的昂贵之处就在于它“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那麽,到底有多少钱才配享用保时捷?笔者求教了京城几位在大众眼里算是成功的人士。他们得出以下结论:没有相当多的资产(八位数?九位数?)的人,是不会动这个脑筋的。(补充一点:这里的资产可不是他们往往对外号称的总资产,而应该是净资产,最好是现金。)他们认为,只有那些钱多得“只缺点缀”的人才会买保时捷。那麽,按照他们的逻辑,比尔.盖茨(Bill Gates)一气买了两辆保时捷也是为了“点缀”?

    其实,买不起的人会有一万种不买的理由,而买的人只有一个理由就足够了。那就是:我喜欢。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