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标志性大厦为何失去魅力?
 作者: Devin Leonard    时间: 2003年01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四十九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德温•雷纳(Devin Leonard)

    首席执行官们过去有一项约定俗成的习惯: 当公司的实力达成一定程度时,首席执行官将雇用一位专业建筑师设计新的总部──一座象征公司财务实力和风格的标志性摩天大厦。美国的每座大城市都被这样的建筑物奇观所装点。芝加哥有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旧金山有泛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纽约市有美商万通公司(Woolworth),花旗银行(Citicorp)、西格拉姆公司(Seagram)和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等企业建造的标志性办公大楼。

    现在美国企业界对于建造标志性大厦的热情正在消退。显然,在 9.11 事件后,人们担心引人注目的摩天大厦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今年早些时候,设计咨询公司 DEGM 针对美国大型公司的房地产主管们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1% 的主管在 9.11 之后对建造引人注目的摩天大厦已经不那麽感兴趣。几乎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说他们更愿意建造没有特征的大厦。例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放弃了搬入一幢市中心的时髦大厦的计划,而将数百名员工迁到泽西城。这家着名的公司在那里搬入了一幢普普通通的建筑物中。

    然而,如果将不再追求建造标志性大厦的责任完全归因于 9.11 事件也是错误的。通用汽车(GM)房地产负责人及房地产高层主管协会 CoreNet Global 的主席马修•卡伦(Matthew Cullen)说,当因特网和移动电话等先进技术使得员工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办公时,人们便减少了对此类大厦的需求,一些公司差不多十年前就不再这麽做了。

    向企业提供房地产咨询服务的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桑迪•阿普加(Sandy Apgar)也注意到同样的趋势。他劝告客户效仿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例子。90 年代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为了降低开支、增加生产力,迁出由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设计的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大厦,搬至泽西城郊, 并鼓励员工利用通讯联络的方式办公。阿普加说,9.11 事件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尽管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和路透社(Reuters)等公司最近搬入了标志性摩天大厦,“建造代表公司形象的摩天大厦的年代正在结束,”他说。“房地产业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将传统的办公大厦派上新的用途。我知道一些人正在暗中考虑将在纽约和其它地方的摩天大厦转变为公寓大厦出售。”一些公司──特别是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财富》的母公司)──放弃了在曼哈顿在建的标志性摩天大厦的顶层,以使大厦能作为豪华公寓出售,而不再是总部办公大楼。从这一点你可以看出许多事情已经改变。

    这是否意味着伟大的公司传统的结束? 可能不是。标志性大厦的出现在经济繁荣期间将呈上升趋势,而在经济低迷期将呈下降趋势。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最近指出,目前对于办公室的需求出现了“完全饱和”的状况,并预期市场的这种冷淡情况至少将持续到 2003 年。然而,一旦经济形势出现好转,首席执行官们的情绪可能便将有所改变。尽管存在着各种缺陷,建造标志性摩天大厦可以使首席执行官们的名字被永久性保留下来。在 1920 年代由沃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制造的汽车能够保留下来的为数很少,但是他下令建造的摩天大厦具有装饰派艺术风格的尖顶却依然在曼哈顿上空耸立。而如果将员工们搬入一幢没有个性特征的市郊办公大楼,毫无疑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则无法被人们永远记住。

    译者:孙钰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