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中的亮色-100强内地上市公司分析
作者:吴春龙(华夏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2002 年是中国内地市场较为低迷的一年,股份指数延续了 2001 年以来的下跌势头,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超过 15%,金融资产蒸发,市场交投清淡,新股发行受阻。但是,由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导致上市公司 100 强中的 74 家内地上市公司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100 强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进一步增强。 1. 以内地上市公司为主的 100 强在上市公司和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成为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内地证券市场虽然还是一个新兴市场,但随著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1,000 多家上市公司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其中,100 强中的内地上市公司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2002 年,这 74 家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部内地上市公司 50% 和 60%,并占到全国工业企业收入和利润 10% 左右。 2002 年,内地上市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成长性,销售收入增长达 16.7%,略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在盈利能力方面,100 强内地上市公司则明显胜出一筹。2002 年度,它们的销售利润率达到 8.53%,明显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 7.01% 和全部工业企业的 5.20%。它们的利润总额增长率达到 30.19%,远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 23.64% 和全部工业企业的 20.59%。由此可见,它们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有著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参见表 1)。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的定价也较为合理。以 2003 年 4 月 30 日收盘价和它们 2002 年度实现的利润计算,74 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 26.89 倍,远远高于同期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水平。而且,100 强内地上市公司中的不少行业的市盈率与国际认可的水平相当(参见表2)。
2. 100 强内地上市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2002 年,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手机、汽车等消费热点直接反映到 100 强内地上市公司中。年 2002 年,全国销售手机 1.3 亿部,增长 43 %。以手机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 TCL 通讯、波导股份、厦新电子和京东方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从而一举跻身 100 强之列。内地上市公司中 6 家涉及手机生产的企业 2002 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高达 48.77%,远高于全部 100 强内地上市公司收入增长率 16.61%。其中厦新电子 2002 年的手机销售量 200 万部,手机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 80%,公司也一举扭亏为盈。而京东方则由于收购了韩国现代公司生产手机显示屏的 STN-LCD 生产线,使显示产品销售收入从 2001 年度的 2 亿多元增加到 17.6 亿元,新增的 15 亿多元收入成为其进入 100 强的关键因素。 2002 年中国累计销售汽车 324.8 万辆,同比增长 37.1%,其中轿车销量达到 112.6 万辆,同比增长 56%,完成利润总额 431 亿元,同比增长 60.94%。相应地,100 强内地上市公司中 5 家汽车企业 2002 年度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高达 47.62%。东风汽车、上海汽车、重庆长安、一汽轿车和北汽福田在 100 强中的位次均有提高。 3. 100 强内地企业的行业分布显示当前中国经济依然具有重化工业特征,但信息电子产业的地位急速上升 在 74 家内地上市公司中,钢铁和石化这两个重化工行业的企业有 24 家,而家电企业为 10 家,电子、汽车类企业各 5 家,计算机制造、食品和银行业企业各 4 家。从销售收入看,钢铁和石化两个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占 74 家上市公司总收入的 55 %。由此可见,重化工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的行业。 近 20 年来,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虽然在各行业的尖端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著较大差距,但在应用层面上的距离已大大缩小。中国的信息电子制造业就是其中的代表产业。在 74 家公司中,集家用电器、电子通讯和计算机制造等行业为一体的信息电子领域的上市公司数达到 19 家,占总数的 30.16%。 以彩电工业为例。去年以来,以长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精显背投”电视大规模推出为标志,国内彩电工业开始在高端电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彩电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也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彩电进入国际市场,并逐渐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国内彩电工业已经成为中国进入 WTO 后最具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之一。由此可见,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的无情市场竞争和产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行业集中的过程。从技术创新能力和 市场控制能力两方面看,家用电器行业已基本完成了行业内部整合的过程,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有可能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其中 100 强企业的地位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4. 随著中国进入 WTO,国内产业的竞争对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产业集中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促进了新的 100 强公司的形成 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及国内竞争态势的转变,国内优秀企业不断寻求新的竞争手段和发展模式。在管理水平提高基础上的企业规模扩张,成为不少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应对新局面的重要手段。因此,一些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从而造就了一些新的 100 强企业,光明乳业就是其中的代表。光明乳业处于中国快速增长的乳制品业,其快速扩张规模的策略使一向分散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行业集中的趋势。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光明乳业的销售额、收奶量、液态奶产销量、全国市场占有率等综合指标均位列行业第一。2002 年其液态奶产量增长幅度更高达 60%。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为公司未来提升在 100 强中的地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虽然国内的传统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集中的过程,增长相对趋缓,但它们在中国经济和 100 强中的重要地位不会受到动摇。同时, 随著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以及产业集中趋势也日渐成为 100 强内地上市公司变化的最有活力的因素。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