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新相对论
 作者: Andy Serwer    时间: 2003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五十五期>>投资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投资人应该质疑相对业绩派吗?绝对应该

    作者:Andy Serwer

    那 天,我给小女儿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听到最后,她抬起头来问:“那么说,要是人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兔子能赢呢?”问得好,孩子。这让我想起所有那些华而不实、无节制地增长的基金。我们是明知它们会完蛋的。这不是有没有可能,而是迟早的事。然而,这些基金也许应该多用点心思保护我们的本金。它们应像医生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遵守医德)那样遵守应向投资人立下的誓言:首先是不能赔钱。

    这个小小的讽刺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华尔街眼下有关其使命的重大话题密切相关。这是一场投资人之间的争论,一派主张采取相对回报战略,另一派则支持绝对回报战略。

    我们先了解一下相对派。他们认为,投资者应当永远关心增长。由于随著时间推移,股票总会超过别的资产,而且成长股属于表现最佳的股票,所以你应该不断寻找并投资于新的亚马逊、星巴克或 Quest Diagnostics 制药公司等股票。股价连连下跌?熊市?你会安然度过的;你早晚会赶上下一波大牛市。与此同时,你只需比你的参照对象──如四面出击的普通基金、标准普尔 500、比尔兹敦女士投资俱乐部(Beardstown Ladies Club),等等──做得更好。你总能找到某个指数并且胜过它,相对而言,这便使你成为赢家。 在牛市期间,投资者似乎十分钟情于这些箴言。可是,如今一种不安情绪取而代之。这不奇怪。比别人少损失一点并不能使人感到自己是赢家。你依然感到自己在赔钱。于是,突然之间,投资者当中的乌龟们──即那伙支持绝对回报战略的人──开始明显占了上风。

    我们不妨看看老约翰•卡拉莫斯的例子。他是伊利诺伊州内珀维尔市拥有 7.22 亿美元资金的卡拉莫斯市场中立基金(Calamos Market Neutral fund,CVSIX)的经理。

    星晨公司(Morningstar)审查了 8,435 家美国股票和平衡基金,其中只有几家过去连续七年有分红,卡拉莫斯的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过去五年的年均回报率是 9.48%,而标准普尔 500 为-2.89%。不用说,他是在一个大牛市接著一个凶险的熊市中做到这一点的。卡拉莫斯说:“这里面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市场上保持中立,不过分涉足股市或债券市场。”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战略,卡拉莫斯长期坚持投资于可兑换债券,并且卖空原始股。他指出,“这个战略在行情很不稳定的市场里效果最好,而我们所在的市场一直就是这样。但是,如果人们认为股市即将止跌回升,我们的基金就不会进入。它从来不想一下子抱个大金娃娃。不过,总得为我们资产净值的稳步增长给个说法 吧。”哥们,说得好!

    至此,我并不是在说,卡拉莫斯的战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成功,它也不是取得绝对回报的唯一方法。我想说的是,卡拉莫斯正在努力使他的投资人年年都有回报──附带说一句,这正是对冲基金理应做到的──而且他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

    莱格•梅森公司(Legg Mason)首席市场战略师理查德•克里普斯也十分认同这种投资计划,有一天他向我描述了对绝对回报战略的看法。(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因为莱格•梅森公司的超级明星级基金经理比尔•米勒管理的基金在以往三年里年年下滑,但在过去十二年的相对业绩仍然好于 标准普尔 500,他也因此闻名遐迩。)克里普斯眼下的投资组合模式为股票占 60%──而且明显倾向于那些股息可观的股票──而债券占 40%。克里普斯说:“长期预测若不是无用就是危险的。但是,所有迹象都表明,对于想有所斩获的投资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战略。”这话在我听起来不仅有用而且保险,就像那只乌龟。

    译者:王恩冕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