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直太火了!
增长太快,有这回事吗?当然有,而且中国支撑增长的能力也许已濒于耗竭 作者:Clay Chandler 长期以来,中国问题专家一直在激烈辩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官方统计是否被夸大了。但最近这种辩论却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专家们说中国的增长速度被低估了。他们警告,实际上,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其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政府公布的数字,而且有可能因为增长太快而无法持续。这一事实可能会给那些在中国斥资数十亿美元设厂的外国公司带来麻烦。对这些公司来说,中国的 13 亿消费者被认为是未来增长的动力。英特尔、通用汽车等公司在近期公布的盈利状况都表明,来自中国市场的销售非常强劲。 中国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 9.1%,居所有主要经济体之首。10 月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曼谷向该地区商界领袖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而且似乎呈现出“强劲的势头”。而瑞银华宝驻香港的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认为,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达 14%。他预测,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 11%,远高于中国政府最近预测的 8.2%。 增长过快有可能既令人羡慕又会惹来麻烦,就像有人太美丽或太富有一样。但危险的是,中国有可能因此陷入典型的“盛极而衰”的循环。在这一过程中,需求的强劲增长将引发过度投资和生产。随后,生产能力过剩将导致价格战和利润的损失。公司开始撤资,惊慌失措的决策者慌忙刹车,采取提高利率或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但这些救急行动过于激烈而且为时太晚,经济陷入衰退。摩根士丹利驻香港的中国经济专家谢国忠认为,中国的现状符合上述模式,他预计将于 2004 年出现“大幅下滑”。 中国在今年夏天所经历的高温愈加凸显了人们对中国经济过热的担忧。飙升的电力需求击垮了大片电网,最终迫使华东沿海地区一再采取限电措施。在上海,政府部门关闭了城市著名水域景区的部分照明设施,而且还下令数千家工厂──其中包括通用汽车公司与中国伙伴共建的生产厂──调整工作时间,要求它们在周末或者非用电高峰时开工。新建工厂以及钢铁和炼铝等能耗较大的行业增产是导致电力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当然与居民用电增加也有关系。今年,又有数百万中国家庭有能力购买空调,在夏季持续高温的时候,刹那间似乎每家每户都同时开启了空调。 电力供应不稳定仅仅是问题的开始。在华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还得著力应付库存和供应链暴露的缺陷。而且价格战的烽火已经燃遍全国。以移动电话市场为例,中国本地的公司如宁波的波导、深圳的康佳和联想等公司向市场推出了大批低价位手机,进而从摩托罗拉、诺基亚和三星等全球业界巨擘手中夺得了市场份额。分析人士估计,在近四年中,摩托罗拉在中国移动电话市场所占的份额从 40% 下降到 26%,而诺基亚则从 32% 下滑到 18%。中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一样,利润率都在下跌。 大量低息信贷的出现同样刺激了房地产、家用电器和汽车市场的需求。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的销量上升了 80%,看一看中国大城市拥堵的街道上就一目了然。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分别与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组建了合资企业,公司的组装线一直在满负荷运转。但是,公司宁愿支付加班费,也不愿招聘新员工。公司副总裁沈建华说:“我们担心,市场购买力明年会大幅下滑。” 亚洲金融危机的一大遗产是低息贷款,从那时起中国领导人便开始发放少量的长期低息贷款并采取措施刺激公共开支,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驻香港的经济学家许长泰(Tai Hui)说,中国“对(政府)庞大而又毫无价值的资产存有高度依赖性”。此外,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数量惊人,去年创下了 520 亿美元的纪录。 中国政府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2003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所有商业放贷机构把资本准备金由 6% 提高到 7%。10 月,政府又把平均出口退税率 降低三个百分点,由此前的平均 17% 削减到了 14%。为了减少房地产泡沫,上海市政府正在限制民宅和商用建筑的建设。全球的出口商越来越指望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引擎,但他们只能期望当决策者摸索著减速的时候,这台重型机车不会失速坠毁。 译者:钱志清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