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确保盖茨富甲天下
 作者: 作者    时间: 2004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十七期>>菅理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上一次我们采访为比尔暩谴模˙ill Gates)管钱的迈克尔暲∕ichael Larson)时,他管理的资金只有 115 亿美元,盖茨才刚刚开始他的慈善事业。五年过去了,拉尔森管理的资金高达约 440 亿美元,其中约 170 亿为盖茨的私人财产,但不包括微软公司的股票(盖茨还拥有价值 290 亿美元的微软股票)。在拉尔森管理的资金组合中,其余的 268 亿美元属于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这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按资产计算)。拉尔森今年 44 岁,不习惯接见媒体人士。我在 1999 年曾写过有关他的报道,如果说那时的他已经算个人物,那么如今他当然更是个大人物了。

几乎与这笔资金的规模同样令人惊讶的是拉尔森利用它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成就。诚然,他管理的资金组合去年只增加了约 17%,与标准普尔 500 指数(2003 年上升了 22%)相比并不尽人意,但诸位可能仍然记得,拉尔森是位极其保守的投资人,在牛市期间自然会表现欠佳。“我不认为情况有那么差,因为我们手里基本上没有股票,”拉尔森解释道。他还加入了一些非赢利机构,比如华盛顿大学克莱蒙特暵罂裳г海–laremont McKenna)理事会和联合黑人学院基金(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委员会。如果了解一下有关拉尔森最近三年的数字,你就会发现整体情况要乐观得多。在这三年当中,他的复合年回报率超过了 10%(标准普尔指数为 12%),而在过去五年里,他的年回报率接近 9%(标准普尔指数为 3%)。

这对拉尔森的老板盖茨先生来说,全都是好消息。让我们检点一下数字吧。首先,诸位应当知道,在过去的五年里,微软股票从 38 美元左右跌到了约 25 美元,下降了 34% 以上。所以,抛出微软股票、投资任何正在升值的资产,相当于击出了一记本垒打。1999 年春天,盖茨只拥有 18.5% 的微软股份(而 1986 年该公司首次公募时他拥有 44%),约为 20 亿股,价值 760 亿美元。如今,他拥有微软公司 10.75% 的股票(11.63 亿股),价值 290 亿美元。把这个数字加到拉尔森管理的 440 亿美元(包括私人资金和基金会资金)当中,总数是 730 亿(假如盖茨还保留著那 20 亿股,则如今仅值 500 亿美元)。别忘了,盖茨基金会在过去四年里已经捐赠了 40 多亿。

“这表明多样化投资很有效果,”拉尔森说。“比尔每个季度抛出 2,000 万股微软股票。您在五年前写那篇报道时,比尔的资产有 90% 以上是在微软公司里,如今已降到了 60% 左右。”没错,发生这一变化的部分原因是微软公 司已经今不如昔,但总体上,拉尔森的战略对盖茨而言是很好的。那么,拉尔森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没有任何诀窍,”拉尔森说。“我们只是努力做得精明些。去年,我们在日本进行了投资,因为我认为那样做成本很低,而且效果确实不错。我们在非美元投资项目上下了大本钱。商品期货投资效果很好,财政部防通胀证券(TIPS)和高收益债券也是如此。”

问题是:拉尔森的运营规模是否已经接近极限了?换句话说,盖茨也许会在某个时刻停止抛售股票,而且可能会把大部分财富捐献出去。“我无法代表比尔发表看法,但他一直在出售微软的股票,”拉尔森说。“如果您假设基金会的 年捐赠率为 5%,只要我的收益超过这个比例,资金组合还会继续扩大。当然,比尔也许会停止售出股票,或者把捐赠提高到 5% 以上。”假如微软公司决定把 530 亿巨额现金分给股东,结果会如何?这事基本不可能发生,但假如公司真把这笔钱全部分掉,盖茨──还有拉尔森──将会得到近 57 亿美元。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