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再掀淘“黑金”热
制裁解除后,美国大石油公司排起长队,争著和利比亚做生意
作者: Nelson D. Schwartz
美国石油大亨们从一队处于怠速状态的黑色奔驰轿车里钻出来,在利比亚的烈日下眯著双眼,走进死气沉沉的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旁边的一幢矮楼。这里是利比亚的国家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rp.)总部所在地。那些身穿雪白衬衣和深色西装的美国高级经理来自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他们是来见一个人──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阿卜杜拉•萨勒姆•埃尔-巴德里(Abdulla Salem El-Badri)。此人是利比亚能源业的掌门人,自从布什政府今年 4 月解除了对利比亚长达 18 年的禁运后,埃尔-巴德里的预约簿看上去就像大石油公司的名人录。
最近的一批来访者当中,有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首席执行官雷•伊兰尼(Ray Irani),他在五月底来的黎波里会见埃尔-巴德里、利比亚领导人穆阿马尔•卡扎菲和其他高级官员。这是伊兰尼今年第二次来到的黎波里。他在三月获得美国政府特许访问利比亚,当时他租了一架瑞士飞机,因为如果要获得华盛顿批准他乘坐公司自己的飞机直飞的黎波里,需要等上好几个星期,而向来具有竞争意识的伊兰尼一心想成为第一个重返利比亚的美国大型企业首席执行官。
看来,伊兰尼去的黎波里的匆匆之行即将有收获了。埃尔-巴德里说,西方石油公司比竞争对手提前开始生意谈判,并且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签订一份恢复石油生产的协议。尽管伊兰尼对何时签约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但西方石油公司却早已任命了一位高级经理负责在利比亚的业务。“利比亚和我们双方都十分希望西方石油公司能够回来,”伊兰尼在的黎波里的一次采访中对《财富》杂志记者说。“只要有了愿望,事情就八九不离十了。”
对于西方石油公司──以及其他美国石油巨头,如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康菲(ConocoPhillips)、阿美拉达-赫斯(Amerada Hess)和马拉松(Marathon)等──来说,回到利比亚不仅仅意味著抓到了打入一个新市场的机会。美国公司早在 20 世纪 60 和 70 年代就使这个北非国家成为石油大国,而利比亚黑金的巨大销量也使得西方石油公司和它传奇式的前首席执行官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的名字妇孺皆知。
在过去近二十年里,利比亚对美国石油公司来说就像是一个比西伯利亚还要遥远的地方。如今,它就要恢复其作为美国主要能源来源地的历史作用了。在美国各地汽油价格平均每加仑两美元多的情况下,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对眼下正在与卡扎菲进行谈判的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除非像前不久有关刺杀沙特王储的阴谋的报道所表明的那样,卡扎菲并没有真正放弃恐怖活动。如果报导属实,美国人最终可能会两手空空地离开利比亚,就像 1986 年实行对利比亚制裁之后那样。
不过,人们不难理解他们为何愿意冒这个风险。在上世纪 70 年代鼎盛时期,由西方石油公司经营的利比亚油田日产石油 66 万桶,比该公司去年的石油总产量还多。如今,这些由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经营的老油田日产量还不到 10 万桶。利比亚的石油工业急需新的投资,这是卡扎菲放弃过去拥有核武器的政策、于去年同意与美国武器核查人员密切合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利比亚的石油工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利比亚新任总理舒库里•加尼姆(Shukri Ghanem)说。“美国石油公司拥有这样的财力,有可能冒这个风险。”加尼姆还说: “利比亚需要向国际社会和外国投资者开放。”
白宫有其自身的需要: 由于急需反恐战争的伙伴,特别是在阿拉伯世界,布什政府迅速采取行动解除了对利比亚的大部分经济制裁,并且取消了旅行限制。尽管利比亚仍然被美国称为“恐怖主义国家”,但它可能很快就要在华盛顿特区重新开放由里根总统在 1981 年下令关闭的大使馆。
此外,由于大选之年人们对过高的石油价格怨声载道,沙特阿拉伯面临又一波恐怖袭击,若能获得新的稳定的石油来源,这足以使布什政府忘掉卡扎菲支持恐怖分子的旧帐。优质、低硫的利比亚原油,最合乎美国炼油厂的需要。更让美国石油公司倾心的是,从利比亚开出的油轮抵达美国港口的时间,要比从波斯湾开出的船只节省一半。而且,利比亚的石油蕴藏量预计在 360亿桶左右──居世界第九位,不会很快枯竭。
尽管制裁在 4 月 23 日才取消,但的黎波里唯一的一座公务级旅馆──崭新的科林西亚酒店──已经住满了来找生意做的美国公司经理。电信公司的代表来了,可口可乐已经开始在当地装瓶。不足为怪,律师们也不甘落后──美国的大律师行,如怀特-凯斯(White & Case)、文森-埃尔金斯(Vinson & Elkins)和贝克•博茨(Baker Botts)等,都已向的黎波里派去了合伙人。
不过,率先来到的当属石油大亨。据埃尔-巴德里说,雪佛龙-德士古公司(ChevronTexaco)派来了一班人马,而且他预计埃克森-美孚公司随后就到。除了西方石油公司的伊兰尼之外,马拉松、康菲和阿美拉达-赫斯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最近几个星期里也造访过的黎波里。由这三家公司组成的绿洲集团(Oasis Group)是 1986 年开始实施制裁时另一个在利比亚经营石油的主要美国财团。当时,绿洲和西方石油都与利比亚政府签订了停工协议,冻结了公司在利比亚的股份,直到它们卷土重来的那一天。当时,利比亚人和美国人都以为禁运不会持续太久。伊兰尼说: “谁也想不到一禁就是 18 年。”由于从那以后石油产量逐渐下降,曾经由这些美国公司经营的特许油田不像往日那样有吸引力了。此外,运用更加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可能表明,绿洲和西方石油两家当年探测过的地块下的原油蕴藏量也许没有起初认为的那样多。
埃尔-巴德里等利比亚人要求美国人只回到当年经营过的地方。埃尔-巴德里说: “我们对他们说: `你们是在 1986 年走的,为何不按当时的条件回 原地去?'”这种要求不太可能实现,因为西方石油公司也今非昔比了。它如今把精力放在国内生产上,不再去国外投资,除非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很明显,利比亚在过去对西方石油公司很重要,反之亦然,”伊兰尼说。然而,他警告说: “如果得不到更高的回报,到美国之外的地方投资就没有道理了。高风险应当意味著高收益。”对伊兰尼来说不幸的是,西方石油公司的旧合同条件太苛刻。就这一点,伊兰尼不想详谈,但了解这些谈判内容的一位高管人员说,继续执行旧合同意味著西方石油公司每桶只能盈利2 美元──远远低于大多数公司现在要求的每桶 5 至 10 美元的赚头。
所以,伊兰尼和其他美国首席执行官们现在希望达成新的交易,从而使他们的公司能够按更好的条件回到利比亚,并且有望开采新油田,而不仅仅是回到当年的老油田去。尽管埃尔-巴德里信心十足地预计今年夏天就能同西方石油公司签订一笔交易,伊兰尼却预计到年底才能签约。“我们认为我们会回来的,”他承认。“否则我们就不会派人来了。”
如果说坐落在地中海之滨的苏尔特石油公司(Sirte Oil)的布雷加炼油厂看上去很像埃克森公司在得克萨斯州的工厂,那是因为这家工厂在 1982 年华盛顿和的黎波里关系日益恶化、埃克森撤离之前就是该公司的一家企业。工厂控制间里的墙上仍然保留著“利比亚埃索公司”(Esso 是埃克森公司在国外的商标名称)的标记,苏尔特公司的管理人员则充满感情地谈起上世纪 70 年代末去得克萨斯接受埃克森培训时的经历。与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企业不同的是,苏尔特公司布雷加工厂的地面上看不到一滩滩的油迹,空气中也闻不到有害的气味。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布雷加炼油厂的控制间里全都安装了现代化的电脑,运行的是微软的软件和数字监视系统。尽管制裁使伊拉克石油工业一蹶不振,可是对利比亚的禁运到头来却像是储藏石油的沉积岩一样漏洞百出。 “我们要什么有什么。我没发现任何难处,”一位利比亚管理人员说。“只是比过去交货时间长些、价格高些而已。”在有些情况下,价格要高出许多。购买禁运的美国炼油配件往往比现价高出两倍。不过,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每天出口的石油能收入 3,000 万至 4,000 万美元,筹集资金不成问题。利用第三方供应商或者美国公司在欧洲的分部也不成问题。比如,通用电气公司(GE)在制裁期间就通过它在意大利的分号──新比隆公司(Nuovo Pignone)与利比亚做生意。
苏尔特公司除了十分重视技术之外,它的企业文化在那些了解埃克森公司首席执行官李•雷蒙德(Lee Raymond)经营方式的人看来也似曾相识: 设备维护和安全生产毫不放松,高层经理之间不搞形式主义,办公室的地板光洁可鉴,每件工作都严格按时完成。公司里甚至还有一间正式宴会厅,高管人员举行宴会时,都有侍者和厨师伺候,就像在达拉斯的总部一样。美国飞机在 1986 年轰炸了的黎波里,美国还实施过禁运,而在美国人眼中,卡扎菲就像里根总统所说的著名论断,是“中东的疯狗”。尽管如此,利比亚人却不可思议地怀念当年美国人主宰利比亚石油业的岁月。“当年头一批来到利比亚并且首先从利比亚出口石油的是美国石油公司, ”加尼姆总理说。他又说,如今美国公司“回家来了”。
年长一辈的利比亚人如加尼姆和埃尔-巴德里也对美国怀有美好的记忆,因为他们在禁运之前曾去美国上过学。制裁反而加重了这种怀旧之情,所以同这些技术官僚谈起美国时会有一种恍若大梦初醒的感觉。“要是问我最爱看哪部电视连续剧,”80 年代初曾在美国居住、眼下在的黎波里为一家大型西班牙石油企业莱普索尔公司(Repsol)工作的哈立德•贾纳兹(Khalid Jarnaz)自问自答地说,“我爱看《战地医院》。我最喜欢的喜剧演员是比尔•科斯比 (Bill Cosby)。”
在利比亚公司里,人们也同样喜欢美国式经营方式。“我们采用的是与埃索公司一样的管理方法,因为我们只会这套方法,”苏尔特公司高级经理阿布莱哈(M.S. Abulaiha)说。“对其他的方法,我们一概不了解。”在该公司位于布雷加以南 105 英里的齐尔滕油田里,连电压也和美国一样,而与欧洲或中东的不一致。齐尔滕是利比亚最老的商业油田。埃索公司的地质专家在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首先在此处发现了石油。如今,油田维修总监穆罕默德•苏巴尼(Mohammed Shubani)等人迫切希望得到新设备,而且就想要美国的设备。“我想要通用电气公司的配件,”他指著为油泵和钻架供电的通用牌汽油涡轮机组说道。“我们这里用的是美国标准,而且美国的机器维修起来要容易得多。”
像南太平洋上有货物崇拜的部落一样,利比亚的石油技术官僚崇拜早已不知去向的美国佬的管理方法。过去由西方石油公司经营的祖伊蒂纳石油公司(Zueitina Oil)的红蓝两色标识,除了上面用阿拉伯文拼写的“祖伊蒂纳”几个字外,其余部分和它过去的美国母公司的标识一模一样。“我们只改了一下名称,其余的丝毫未动,” 祖伊蒂纳油田总监穆罕默德•萨阿德(Mohammed Saad)说。 萨阿德从 1975 年起就为西方石油公司工作,直到它在 1986 年撤离利比亚。如今,他管理著第 103 号特许开采区,该油田是当年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的骨干企业。在地处利比亚沙漠中心的 103 号油区四处矗立的泵站中,可以看到西方石油公司的旧操作手册与较新一些的工作指南摆放在一起。萨阿德自豪地指出,他们的储油罐上涂的依然是他称为“西方绿”的青柠色。萨阿德对布什总统的伊拉克和以色列政策也许会大加批评,可是在谈到西方石油公司时,他的语气就像仍然在为它工作似的。“这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诞生地,”他说。“它如果能回到 103 油区,我就把油田交给他们,然后退休。”
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埃尔-撒哈拉油田的第一个标志是: 由两处天然气燃烧点在沙漠上空形成的魔怪般耀眼火球。由于油田还没有出钱请人把天然气运往北部,所以只好把它烧掉,把许多井口附近的黑夜照成了白昼。埃尔-撒哈拉油田位于的黎波里以南 500 英里,是利比亚最近开发的油田之一。它由西班牙的莱普索尔公司管理,该公司与法国道达尔公司(Total)和奥地利国家石油公司(OMV)共同控制著油田 25% 的产量,其余部分则由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自从八年前开始产油以来,该油田已经证明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每天生产大约 20 万桶原油。附近的大象油田则由意大利的埃尼公司(Eni)和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共同经营,到 2007 年日产油量预计能达到 15 万桶。
欧洲各国的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够抢先一步,是因为在 90 年代华盛顿实施的制裁比联合国更加严厉。联合国尽管禁止销售武器,也不让飞机直航利比亚,却没有禁止外国公司与卡扎菲做生意。因此,莱普索尔和道达尔等公司没费多大力气就获得了开发新油田的权利。联合国在 1999 年暂停制裁之前,欧洲公司的经理们只能先飞到突尼斯,然后经陆路抵达的黎波里或者沙漠上的油田。美国人没有撤离利比亚之前,埃尔-撒哈拉油田及其周围的穆尔祖克盆地还是一片未知地带。现在,莱普索尔公司派驻埃尔-撒哈拉的一位经理说“利比亚未来的石油资源就蕴藏在这一地区。”在渺无人迹的沙漠上,钻机在夜以继日地工作,尽管当地的气候在每年六月初就已经高达摄氏 37 度以上了。虽然 24 小时开动钻机对在井架上工作的利比亚人和外国雇员来说不是件舒服的事,但这样做很有成效。该地区蕴藏的石油位于地表下面 5,000 英尺、相对较浅的地方,打出的原油滚滚而流,使得生产成本低到每桶仅为几美元──而在得克萨斯或北海油田,成本要高达每桶 5 至 10 美元。由于原油销售价格约为 38 美元一桶,埃尔-撒哈拉正在成为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及其欧洲合伙人的摇钱树。
所以,尽管西方石油公司和绿洲集团正在就它们原有的特许开采区与利比亚人进行谈判,但真正令美国和国际石油大亨垂涎欲滴的是利比亚的未开发地区。今年夏天,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计划拍卖 10 个地块的勘探权。已经在利比亚有了根基的美国公司希望它们能享有近水楼台之利,可是它们面对的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国际竞争对手,其中包括道达尔、莱普索尔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像这样的地块进入国际市场招标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休斯顿的一位资深能源投资银行家马修•西蒙斯(Matthew Simmons)说。此人曾在六月初访问过的黎波里。“利比亚曾经造就了西方石油、阿美拉达-赫斯、马拉松和康菲等公司,所以,谁要是不在乎这些地块,那一准是脑子有问题了。”
话虽这样说,人们还是要冒一些很大的风险。西蒙斯说,首先,进行地震勘探和分析以确定沙漠底下蕴藏多少未开采的石油,需要用 10 年的时间。其次的问题是,卡扎菲的转变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尽管利比亚在武器核查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从而得到了美国的赞扬,但卡扎菲过去支持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和爱尔兰共和军的行为仍然令人感到放心不下。新近有 一些的报道说,利比亚情报部门可能策划了刺杀沙特阿拉伯王储的阴谋。同样不得而知的是,性情变化无常的卡扎菲是否会认为,外国石油公司没有资格获得那些通常要靠高风险项目才能赚取的利润。确实,卡扎菲毕竟是率先要求外国石油大亨提供优惠条件和将油田国有化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
对于坚持在利比亚经营油田并且一直在与卡扎菲打交道的欧洲公司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并不那么严重。“人们认为利比亚根本难以驾御,但他们想错了,”奥地利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在利比亚勘探和开采工作的赫尔穆特• 兰甘格(Helmut Langanger)说。“我们从 1983 年起就来这儿了,这个国家非常适合做生意。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利比亚人都能履行协议。”奥地利国家石油公司利比亚分公司总经理格奥尔格•瓦施特尔(Georg Wachtel)从 1985 年起就不断进出这个国家。他说,和沙特阿拉伯不一样的是,“居住在这儿很安全。没有强迫你出门雇司机,你也用不著雇保镖,可以自由地旅行。”
所以,当美国人在反复考虑是否回到利比亚时,欧洲公司一直在积极采取行动。意大利的埃尼公司再过几个月就要开通连接利比亚和西西里岛的造价 10 亿美元的天然气管道,此举将大大增加利比亚的天然气出口。另外,就在今年三月,壳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两亿美元的协议,内容是开采石油和提供天然气液化设备。海上也引起了外国公司的兴趣: 法国道达尔公司在突尼斯附近的地中海海域每天开采两万桶原油,莱普索尔公司和奥地利国家石油公司则把重点放在上述海域以东的开发项目上。
尽管埃尔-巴德里非常欢迎美国人拜访他在的黎波里的办公室,但美国大型石油公司与卡扎菲上校领导的政府能否再度聚首,还未完全确定。如果卡扎菲回到老路上去,没有一任华盛顿当权者会支持美国公司在利比亚进行数以亿计的投资──即使欧洲公司乐意这样做。人们也不清楚利比亚会对新合同的内容采取多大的灵活立场。尽管如此,西方石油公司的伊兰尼坐在科林西亚酒店俯瞰地中海的会议室里,他看上去并没有为这些担心所困扰。“我们相信美国与利比亚将继续修好,”他说。“否则的话,我不会这样频频来访的。”
译者: 王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