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网格应用渐入佳境
 作者: 吴锦    时间: 2005年05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七十八期>>科技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士相信,网格将会像 Web 那样得到广泛应用

    特约作者:吴锦

    仅仅在一年多前,国内用户对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这一概念还相当陌生。而今,网格的知名度却已经大幅度提升,具体应用也开始在较大范围内普及。网格技术的成熟、国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应用需求的出现,都在促使网格逐步走向商业应用。

    其实,网格计算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 1965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就曾想象操作计算设备“就像运行一个电子公司或供水公司一样”。关于网络的定义,比较标准的解释是,网格是独立用户组在高速网络上动态地共享计算机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计算需求。

    目前,用户对网格应用存在巨大需求。一方面,用户对高性能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以计算资源为例,现在许多项目的设计,相关参数都成千上万,用一台超级计算机一个晚上只能做一项参数计算,做完设计需要 10 年,而用网格技术可以让很多计算机协同工作,几周就能完成; 另外,由于用户网上运行的都是关键业务,对高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只有网格才能够满足。“中国的网格市场将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发展。”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周年松做出这样的判断。

    无疑,网格应用获得快速发展已成为趋势。就像计算机最初是大型主机,发展到更加通用的 UNIX 平台小型机,现在则又有了更多选择,比如采用 Linux 平台的 PC Server,这其中有成本原因,有硬件技术的发展,也说明大家都在期待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网格技术正是这种趋势发展的一个必然。

    虽然现在主要的网格应用和部署项目都是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工程机构中进行,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网格。随著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网格计算表现出更多的价值。利用网格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就是提供“公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作为一名用户,你不用担心你的数据存在哪里或哪台计算机处理你的查询,你只希望得到网格提供给你的计算能力─要多少有多少,并且随时提供。

    这就像电网一样,电网中任何一个格子里的用户,都不必考虑是由哪个发电厂供电,只需打开开关用电即可。如果你有发电能力却闲置著,还可以调剂给别人用。这种模式的最大变革在于,把“社会服务”(ASP)的理念引入了 IT 应用领域。

    网格计算能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高品质的服务和灵活性。概括而言,它通过以下途径降低成本: 提高硬件利用率和资源共享,使公司能够通过增加低成本组件来向外扩展,减少管理需求。

    以一家银行用户为例,它会在某段时间集中处理客户报表。面对日益增多的客户资料,以前能够专门提供的计算资源往往不够用, 这时就需要集中用到公司计算资源。让我们再看一看公司计算资源的应用情况。由于业务的不均衡,人们会发现有的计算机或服务器比较繁忙,而有的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网格来动态地重新分配计算机资源,以便在公司内跨部门共享这些资源。在后台,网格可以部署能够动态分配资源、灵活地提供信息并具有高可用性的系统。动态资源分配,意味著确保在用户请求得不到响应时资源不会闲置,而且在需要时对其进行动态重新分配。灵活的信息提供,意味著确保用户和应用程序所需的信息随时随地可用。高可用性则意味著数据和计算能力必须像电力一样随时提供。

    应该看到,作为一种新技术,网格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标准、开放协议和接口问题。但近段时间网格应用的趋势明显加快。在国内,无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对网格的应用极为关注,各种网格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已经逐步推向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士相信,网格将会像 Web 那样得到广泛应用,毕竟 Web 是利用互联网表达信息,而网格则是利用互联网来处理信息。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