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我们的成功不是靠复制
 作者: 李全伟    时间: 2005年05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七十八期>>院长访谈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近几年来,亚洲商学院声名鹊起,在各项独立评估中表现抢眼。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简称“科大商学院”)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和提供国际经验方面,科大商学院已经开始跻身世界前列。科大商学院只有不到 15 年的历史,发展速度的确惊人。有人说它成功复制了美国一流商学院的模式,但科大商学院院长陈家强并不赞同。在接受财富(中文版)记者李全伟采访时,陈家强称,学院的核心优势在于拥有一流的教授队伍和国际化的策略。

    财富(中文版)问: 科大商学院与国内其他商学院的不同在哪里?

    答: 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拥有一流的教授队伍和坚持走国际化道路。香港 科大比较年轻,商学院成立只有 14 年。在一开始筹建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想法─建成亚洲最佳商学院。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把全球最好的教授请过来。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们请教授时都瞄准最好的。现在,科大商学院 140 多名教授都是独当一面的学者,都有博士学位。应该说,这支教授队伍在亚洲是最强的。

    问: 你怎么证明你的教授队伍出色呢?

    答: 评价一个教授,要看其研究能力。在《金融时报》2005 的研究排名中,科大商学院教授研究排在 20 名,远远领先于亚洲其他商学院。在近三四年,科大一直在这项排名上处于这种水平。

    问: 你们为什么那么强调要成为研究型的商学院?

    答: 这跟学院的品牌有直接关系。一个商学院研究能力不强,很难说它能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你看现在许多世界上公认的知名商学院,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都是以注重学术研究闻名,教员发表论著的速度令人惊叹,它们的博士生教育也搞得红红火火。

    我们认为,商学院不是培训机构。真正获得国际同行的尊敬,而且能够与其他学校或研究机构形成伙伴关系,关键要看教授的研究力量。我们常常利用国际资源为香港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种强调研究能力,代表一种核心文化。学院只有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创新的商学院,而商学院和教授的名望才会得到提升。科大商学院也是靠这种研究能力吸引世界最好的教授。

    说到重视研究能力,这也跟我们建院的目标相一致。香港科大是香港政府出资兴办的,目的之一是办成一所研究性和国际化的新兴大学,提高香港的教育地位。基于这种想法,科大商学院起步比较高、规模比较大。我们既有 MBA 教育课程,也有本科和博士教育课程。其中本科生有 5,600 名、研究生有 1,700 多名。

    问: 科大商学院历史不长,但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地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科大商学院初创时,请到了美国商学院领域最好的人才。这是很幸运的。当时美国经济比较疲软,而亚洲经济处于上升状态,这为吸引优秀教授创造了机会。最重要的是,我们建成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目标吸引了大洋彼岸同行的注意,他们也就“孔雀东南飞”了。

    另外,我们刚开始是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模式建立的,他们也曾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在美国招聘师资,许多 UCLA 教授也前来任教。

    科大商学院的成功还靠一套吸引优秀教授的制度。我们采用的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制度。一个新来教授如果要留在科大,得到终生聘任的话,他要在 6 年时间里,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国际成果,在教学方面也要卓有成效。这种用人制度是比较独特的,我们希望用这种制度留住最好的人才,也用这种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

    问: 有人说科大商学院的成功是由于复制美国商学院的模式,你同意吗?

    答: 其实,我们并没有照搬美国商学院的模式,我们只是学他们的人才制度,而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像我们教授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许多教授已经有研究亚洲及中国问题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全球最好的期刊发表,反响很好。像《两个世界的碰触》、《在跨国合资企业中,谁主沉浮》,以及《员工本地化先行》,都是针对中国问题进行的研究。

    问: 现在许多商学院都强调国际化,你们的国际化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 我们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大商学院是首家同时获得美国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International)及欧洲管理发展协会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颁发认可资格的亚洲学府。美国的商学院以学位课程为主,他们很注重研究、博士学位教育,而欧洲商学院融入了企业高级管理培训课程,更注重与企业的关系和国际网络。我们既符合美国的要求,也符合欧洲的要求。

    二是教授及学生来源的国际化。科大商学院超过三分之一的教授来自海外。一方面,他们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同时他们能带来国际经验和视野。学生也是来自世界各地,包括香港、中国内地以及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2004 年,我们就有近 50% 生源来自 14 个国家和地区。另外,我们还跟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凯洛格商学院等交换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到被交换的商学院学习一个学期,双方互认学分。在课程设置上,科大商学院坚持与世界顶尖商学院课程看齐,同时也体现出亚洲特色。

    问: 你们目前在内地招生的情况如何?

    答: 其实我们在内地招生还不多。本科生是从去年开始面向内地招生的,但受到一些条件限制,招生比例控制在 8%~10% 之间,总人数并不多。MBA 方面,我们有全日制 MBA,今后希望能够增加一些招生名额。EMBA 近两年招生情况还不错,内地市场需求也比较强烈,这也是今后继续增加的方面。

    科大商学院培养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国际化,这也是商学院最最吸引人之处。科大商学院在教学中比较灵活,强调互动性。既要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又要培养诸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这些软能力。科大商学院学生主要是在金融、咨询、IT、市场营销等行业工作,这也跟香港这个城市的特点有关。关于学生的起薪,我们自己没有做过调查,但《金融时报》的调查结果是增长约 130%。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招收的学生一般工作经验是 5 年,他们的薪水起点都较高。

    问: 目前科大商学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 还是如何吸引优秀教授问题。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商学院都在努力吸引教授,所以我们压力非常大。我们觉得吸引教授是一个系统问题,既要有商学院远大的前景吸引,也要有不断改善的研究环境、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及生活配套条件等方面的吸引。

    问: 你对排名怎么看?

    答: 现在不同版本的商学院排名侧重点不同,有的排名比较侧重毕业生的薪酬,有的排名侧重于学院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不仅要知道排名,也应该知道不同版本排名的依据是什么,它的准则和标准又是什么,这样才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学院。

    我们希望在《金融时报》排名中进入前 25 名。从研究方面看,科大商学院已经达到了。前 25 名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要跟美国最好的商学院争最好的学生。

    问: 大陆的许多雇主普遍反映,MBA 学生眼高手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重跟实践相结合。科大商学院许多教授都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注重案例教授、注意跟企业联系,带问题来学。我想这是解决学生能力不足的办法。

    说到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学通,基本功不扎实。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误认为 MBA 学生对管理理论和知识已经全面掌握。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有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并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关注什么管理诀窍之类的内容。如果基础没有打牢,那么在实际管理企业中就会出现问题。

    问: 你身为财务领域的专家,现在还授课吗?

    答: 很可惜,自从 2002 年担任院长后就不再上课了,因为我这个院长是专职的,本职工作非常多,要求全面投入,根本没有时间再授课了。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面向三个副院长,进行商学院的管理工作。我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聘请最好的教授。当然,为了扩大科大商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有许多公关工作要做。

    要想获得同行的尊敬,关键是看研究力量。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