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阿迪达斯的扩张
 作者: Julia Boorstin    时间: 2005年08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一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对四处奔波的阿迪达斯(Adidas)首席执行官赫伯特•海纳(Herbert Hainer)来说,今年是繁忙的一年。阿迪达斯出售了滑雪设备生产商所罗门公司(Salomon),推出了由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设计的女性系列服装,还在中国各地大开专卖店。5 月初,海纳到纽约,主持了阿迪达斯迄今最大专卖店的开张活动。该店位于曼哈顿的索霍区(SoHo),拥有 2,694 平方米的购物空间,专门销售鞋类和运动服。他还顺便接受了《财富》杂志朱莉娅•布尔斯廷(Julia Boorstin)的采访,谈及了滑雪设备制造为何触礁,阿迪达斯与耐克(Nike)在奥运会上的竞争,以及迷恋运动鞋的美国人。

    问: 5 月初,您宣布出售阿迪达斯中以冬季运动服装为主的所罗门公司。难道现在雪地运动不再流行了?

    答: 目前,所罗门公司是阿迪达斯赢利能力最差的部门。过去 10 年,滑雪、甚至雪地滑板市场的规模在迅速下滑。15 年前,每年能销售 800 万副滑雪板; 而现在,连雪地滑板在内,每年也只能售出 400 万副。原因有很多: 人们不像从前那么喜欢冬天了,滑雪度假太贵,年轻人有许多其他休闲方式,等等。看看如今的滑雪产业吧,那么多的厂商都陷入了困境。

    问: 阿迪达斯仍然是仅次于耐克的世界第二大运动服装制造商,它的核心品牌境况如何?

    答: 阿迪达斯的品牌仍然有巨大的成长潜力。在美国、拉丁美洲和亚洲,我们的增长率都高达两位数。现在,我们在中国有 1,500 家专卖店,并且在未来 40 个月内还将每月增开 40 家。同时,我们还被指定为中国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 2008 年官方运动服供应商,这将使我们在中国的消费者数量急剧增长。耐克宣称,它已经和 28 个运动队中的 23 个签约。这些运动队的队员会穿耐克比赛,但在领奖台上和某些仪式上,他们将穿阿迪达斯。

    问: 造假在中国岂不是很严重?

    答: 我们与政府合作,派人调查跳蚤市场和造假工厂。每年查抄的假货都在 400 万到 600 万件左右。这是成功带来的代价。但是,由于了加入 WTO,中国政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帮助,他们的打假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问: 您认为菲尔•奈特(Phil Knight)卸任后耐克有什么变化吗?

    答: 奈特先生仍然待在耐克。只要他还在公司,佩雷斯(Perez)先生就不会改弦更张。

    问: 美国市场与欧洲市场有什么不同?

    答: 在欧洲,一般的消费者每年会购买 1.7 到 1.8 双运动鞋。在美国,则是 6 到 7 双。消费量这么大,你的价格就不可能定得和那些消费量低的国家一样。

    问: 阿迪达斯推出了斯特拉•麦卡特尼设计的新产品。请问,高档时装是不是已经成为公司的优先业务了?

    答: 我们常常请像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和斯特拉 麦卡特尼这样的时装设计师帮助我们,因为他们信誉很好。他们不会凡事都亲力亲为,他们提供灵感与思想,然后由另外 5 个或 10 个人开发产品。

    问: 智能芯片鞋怎么样了?

    答: 好极了。与耐克不同,阿迪达斯不太习惯卖 250 美元一双的鞋。但是,我们相信未来是智能产品的天下,我确信我们的竞争对手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就连服装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了,已经没人穿普通的棉织品了。我们还在所有的阿迪达斯概念店实施了“mi adidas”定制鞋技术。当你在踏板上跑动时,这种技术可以利用激光和传感器测量出你的脚的尺寸。你自己选择颜色,然后产品在两周左右就会送到你的手里。你可能不相信测量的结果。比如我的左脚是 26.7 厘米,而右脚是 26 厘米。

    译者: 廉晓红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