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减速了吗?
| 政府正在控制支出,但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过于依赖出口 作者: Clay Chandler 还记得去年的情况吧?当时人们对中国的一大担心是其经济“硬著陆”将危及全球经济复苏。但经济急速下滑并没有出现。北京已经在控制公路、铁路和庞大公共工程方面的支出。企业投资的步伐正在放慢,汽车热已经出现降温的苗头,甚至上海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也在慢慢冷却。 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05 年第一季度,GDP 增长 9.4%,高于预期水平,这也是经济增幅连续七个季度超过 9%。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可能正在放缓: 非官方经济学家现在普遍认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 8% 或 9%。这样的增长已经够强劲的,但远不如 2004 年,当时一些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增长速度高达 11% 强。 不过,你可能并不想解开安全带。正在中国似乎摸索出了一个安全的巡航速度之时,两位著名的中国观察家─瑞银集团(UBS)经济学家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和里昂证券亚洲分部(CLSA)经济学家吉姆•沃克(Jim Walker)─却跳出来表达了自己对该“飞行计划”的更多疑虑。几个月前,他们还是最看好中国的铁杆儿乐观派,单从这点看,他们的观点很值得考虑。沃克最出名的老话是,最可能出现的中国经济走势既非硬著陆也非软著陆,而是根本不会著陆。现如今他却预测,中国经济最早将于 2007 年出现“急速而痛苦的衰退”。他警告说,增长速度最低可能降至 4%。安德森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并没有改变,即未来五年保持在“8% 左右”的水平。但中国对出口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却著实令他忧心忡忡。在最近一篇名为《中国恋情的完结》(The End of the China Love Affair)的文章中,安德森表达了他的忧虑─中国的贸易伙伴国正在承受快乐之后的懊悔,它们原来看中的生产成本低廉和快速利润回报所带来的欢娱现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机会丧失和资源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切实痛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雪佛龙(Chevron)竞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的行列,正是近期最贴切的一个例证。“结果很明显,”安德森写道,“中国经济仍将强劲增长,但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不再是非常友善的增长。” 这种情绪转变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的迅速变化。一年前,中国经济扩张的主要推动力是固定资产投资,即政府和企业在高速公路、工厂、写字楼等方面的庞大支出。伴随著中国使用韩国钢材狂造高楼大厦,使用日本机器设备装配工厂车间,使用台湾地区半导体组装 DVD 播放器和笔记本电脑,中国进口激增。尽管中国对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但对世界其他地区却是买多卖少。除美国以外的中国贸易伙伴过去都跟随北京倡导的路线,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所有各方都是“双赢”的事情。但现在,随著中国新增生产能力的启动,这种繁荣似乎并没那么友善。安德森提醒道,刚刚才几个季度,中国就已经从一个钢材成品进口大国转变成一个净出口国。中国公司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在减少,自产芯片的数量在增加,并且在沿著价值链迅速爬升,不仅在玩具、纺织品、消费电子领域如此,在诸如汽车零部件这样更具挑战性的部门也同样如此。除去石油出口国以外,近来中国对更多国家呈现出贸易盈余增大的局面。2005 年头三个月,中国实现贸易盈余 166 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 84 亿美元的贸易赤字,这真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中国是不是正在用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像日本那样离不开出口)来取代另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对基础设施和工业产能的过度投资)?中国因纺织品贸易和货币政策问题成为全球争议的焦点,联想、海尔和中海油等中国公司对美国企业展开收购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尤其受到关注。摩根士丹利(中国)公司(Morgan Stanley China)经济学家谢国忠(Andy Xie)却认为没必要大惊小怪。谢在各种有关中国经济的话题中通常都扮演悲观者的角色,但他在贸易摩擦问题上却很乐观。他认为,华盛顿声称以配额和保护性关税打击中国的强硬讲话都是在做秀。美国过去同日本之间更为糟糕的摩擦都挺过来了,相比之下,很少有中国产品同美国产品存在直接竞争,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美国投资的企业生产的。“天没有塌下来。”他在近期发给投资者的简报中这样形容。 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准了中国将在今年年底以前改用更富弹性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但无论两人的观点存在多大差异,安德森和谢国忠却一致认为中国肯定不会做出足以消除美国贸易赤字的币值调整。那样的话,只会对市场导向型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害(而北京声称要鼓励这种企业),并可能引发真正的经济衰退。 这使我们想到了沃克。他认为事实上衰退正在悄然到来,并辩称中国公司在利润下滑和成本升高的双重压力之下正在萎缩。产能过剩以及惜贷如金且不慎重考虑回报的资本市场造成利润下滑。而资源争夺激烈(不仅是石油和钢材,劳动力同样如此)则推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沃克认为,影响中国繁荣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缺少台湾经理人,他们不但掌握著具有世界水准的管理和技术技能,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电力短缺、基础设施瓶颈、房地产投机以及政策选择不善,这都不是问题,”他在今春发给投资者的简报中这样写道,“问题在于,中国正在日益面临关键成长因素的短缺─有技能的劳工和公司利润。”沃克对中国未来的灰暗预测,对于其他劳动密集型国家是一种希望。“挺下去,”他说,“中国价不再必然意味著低价。” 这对于印度、越南或者菲律宾的生产商来说,或许是很中听的话。但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和中国对著干可能仍要付出惨重代价。 译者: 兰磊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