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为破产喝彩
 作者: Justin Fox    时间: 2005年1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五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申请破产保护在今日的美国企业界已成为一种管理工具,这是件好事

    作者: Justin Fox

    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清楚地记得破产就等于完蛋的年代。他回忆说,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只要我开始提出申请,只要公司走向破产,所有人都会羞愧得抬不起头来。”罗斯的 W.L. 罗斯公司(W.L. Ross & Co.)买下并重组了大部分美国钢铁业,最近正准备向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发动类似的攻势。他说,如今破产已经“失去了贬义,已经成为公开讨论的战略选择。”

    倒闭,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的兴起,对破产之王罗斯来说是件大好事: 他现在是亿万富翁了。对美国来说,也是好消息。国会已经通过了更加严格的破产法,并将在 10 月 17 日生效。所以,已经破产的公司值得庆贺一番,尚未破产的公司要抓紧时间考虑了。破产法的大部分修改,是想让负债人的日子更不好过,但公司也将受到压制。这就可以解释,达美航空公司(Delta)和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为何在最近几周急急忙忙申请破产保护,汽车零部件巨头为何在本期《财富》发行之际考虑做同样的事情。在当今,对于大公司动辄申请破产保护,新闻界只是漫不经心地加以报道,因为这种事太普遍了。不过,这也没有什么。

    没错,公司破产填满了律师、经理人和像罗斯这样的风险投资人的腰包; 让本该完蛋的公司活了下来; 有时候,有人还利用它可耻地消除了公司的退休制度。但公司破产也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破产法第 11 章(有关申请破产保护的规定─译注)鼓励冒险,有助于经济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帮助公司从过去的错误中恢复过来。没有第 11 章,美国企业就不会有今天。

    放眼全世界,1978 年成为法律的第 11 章,与世界各国的破产法相比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它不带有惩罚性,允许把公司搞垮了的首席执行官再去重建公司。这会带来一些问题: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法学教授林恩•洛普基(Lynn LoPucki)认为,公司经理人总是恐吓破产法官,造成了许多拙劣的破产重组。科克兰德-埃利斯律师事务所(Kirkland & Ellis)高级破产律师詹姆斯•斯普雷瑞根(James Sprayregen)说: “这样做很糟糕,并没有让公司涅盘重生。”但别的办法─即让经理人耻辱地离去─会吓倒管理者,使他们在公司还有救的时候不敢采取行动。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呢?我们看看日本就知道,半死不活的公司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长达 10 年的不景气; 还可以看看德国和法国,政府不得不为那些困难企业提供高额救济。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教授、《债务主宰: 美国破产法史》(Debt's Dominion: A History of Bankruptcy Law)一书作者戴维•斯基尔(David Skeel)说,美国处理破产的方式形成于 19 世纪末的法庭。大萧条时代后,为一部惩罚性更强的法律所取代。但 1978 年的改革又恢复了从前的法律传统。本年的公司破产改革对首席执行官要更友好一些。但 10 月 17 日以后,破产法将更加严厉。比如,向破产公司经理人支付高额奖金,会受到更重的惩罚。尽管破产企业的人表示讨厌这些改变,但他们将设法适应。可以说,第 11 章仍将是美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是不是过于依赖它了?斯基尔认为: “在这个国家,破产是许多社会问题的默认解决方案。”按理说,选举出的立法人应该制定出全国一致的策略,负担消除石棉中毒的成本,解决取消航空管制带来的后遗症,筹集日渐老去的婴儿潮一代的医疗费用。但实际上,各地的破产法官在许多问题上的判决并不一致。例如,养老金成本在眼下几桩大破产案中的重要性就不相同。斯基尔说: “国会有必要介入并决定如何处理残存的老式养老金计划。但能做到此事的不只是政治意志。”也就是说,还可以用第 11 章解决。这是美国一项伟大的法律,我们有求于它的地方还有很多。

    译者: 岱逸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