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制造业的台湾?
作者:Sheridan Prasso 宏碁计算机公司(Acer)以及由其分拆出来的华硕电脑公司(Asustek Computer)、明基公司(BenQ)的创办者施振荣(Stan Shih)于 2005 年初正式退休。如今 61 岁的施振荣正在接受新的挑战: 为台湾的未来开辟道路。他没有去打高尔夫球,而是开办了 4.8 亿美元的 iD SoftCapital 公司,这是一家风险资本和咨询公司,也从事资产管理,包括管理宏碁公司 11 亿美元的资产组合。前不久,他和《财富》撰稿人谢里丹•普拉索(Sheridan Prasso)谈及了印度的重要性、建设全球性品牌、他的风险投资将投向何方等问题。 问: 你说过,你想让“IT”(信息技术)代表“印度-台湾”(India-Taiwan),能说说原因吗? 答: 台湾硬件与印度软件的整合,再加上中国与印度的市场机会,我认为这是方向所在。台湾没有足够的软件工程师,大多数软件工程师的思路完全错误。他们不具备全球性的视野,只盯著本地市场。台湾的软件业尽管形成较早,但非常落后。与大陆和台湾相比,印度软件开发的国际性更强,这不只是因为他们用英语,也因为他们多年来一直和全球化公司打交道。 问: 台湾的硬件制造商和印度软件公司会有哪些合作? 答: 印度派过很多代表团到台湾来,劝说台湾公司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为了得到更多的订单,印度公司也到台湾开设分部,搞软件外包。它们为什么不去大陆呢?因为没有渠道。所以,我的想法是建立渠道。我想把台湾建设成亚洲的 IT 创新中心,就像北美的硅谷。台湾在软件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设施,而硬件是无法转移的。 问: 能举个例子吗? 答: 比如电信,特别是在无线领域。台湾已经有了很强的集成电路生产能力,但它还需要大量软件。我们没有这些资源。印度可以来人,为我们做专门的设计,然后再外包给印度。不过,可以合作的不只是硬件设备,还有系统。系统需要整合好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只能由我们共同设计。这类服务在台湾将成为巨大商机。 问: 你是说,在不引进人才的情况把台湾建成硅谷? 答: 我们也要引进人才。硅谷为什么能迅速发展起来?因为有了印度人和中国人。现在还有很多硅谷软件公司把业务外包给印度和台湾。在今日的商界,在了解了全球性资源在哪里后,你只要当好一个整合者就行了。你不必在非核心领域投资。这是新的商业理念。 问: 你对这个理念投了多少钱? 答: 我有现成的资源可用,我将逐渐使用它。但现在,我把时间更多地花在打造品牌上。我想帮助把台湾本地的工业产品打造成国际品牌。 问: 你创造了台湾唯一成功的品牌。为什么其他人没能做到呢? 答: 打造品牌必须创新。没有创新产品是很难的。要打造品牌,还必须具备长期的奉献精神和持久的决心。现在的台湾创新能力提高了,有很多产品都占到了全球国际市场的至少 50%。下一步还能是什么呢?除了打造品牌,我们没有太多选择。 问: 请谈谈制造业岗位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及其对台湾未来的影响。 答: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非常好。但可惜的是,台湾当局对此非常担心。台湾的资源非常有限,特别是人力资源。所以问题在于,怎么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去做高附加值的业务呢?从这点看,把低附加值的制造转移到大陆很好,因为这样一来,我们还能赚到钱。 问: 是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要转移到中国大陆? 答: 不一定。像资本密集的制造行业,比如平板、半导体、液晶屏,不一定要转移到现在的大陆。但如果台湾有了品牌、更多的工程技术和创新力,台湾就没有拥有加工厂或是平板公司的必要了。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平板制造并不是好的投资项目。如果我们不利用今后 5 到 10 年打造数字设备品牌,不发展我们硬件和软件的创新能力,那么过去 20 年对平板和半导体的投资的回报就会很小了,因为它们开始赔钱了。我们甚至用不著在台湾种植什么农作物,就把台湾的土地留给实验室吧。 问: 那对你来说,台湾将来没有制造业,也没有农业,只有研发? 答: 是的。还有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服务业。我们必须全球化,没有国界,没有边界。从政治角度说,我们已经处于这种状态了。 问: 你对未来很乐观啊。 答: 30 年前,我说服别人进入 IT 业。后来,我要说服宏碁员工别再组装电脑,因为没有价值。那时这关系到公司的大政方针,但现在看来很成功。现在,我想说服人员去打造品牌。我努力让台湾相信,经过 40 年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依靠我们的知识,提升到一个更高、更好的地位。 译者: 古正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