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最适宜投资和创业的工商名城
作者: 黄翔 2005 年底,来自江苏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Co., Ltd.)在美国纽约证交所首发上市,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一方面,大陆民营企业首次登陆纽约证交所,本身就是个话题。纽约证交所对上市企业规模和业绩都有一定要求,只有五年历史的尚德能够达标并不容易。而且,尚德的产品是太阳能电池,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技术股,它没有选择纳斯达克上市,的确出人意料。另一方面,IPO 给一位归国创业者带来了可观的财富,即便是纸上富贵,持有价值十多亿美元股票的创业家在大陆毕竟是凤毛麟角。可以预见,尚德的故事会带动许多中国的太阳能企业投身西方资本市场所追捧的新能源大潮之中。 与此同时,尚德的风光也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无锡。这家风头正劲的企业为什么来自江苏的无锡,而不是来自上海,或是传统上民营经济就较发达的浙江或广东?就这一点,创业家施正荣在首发成功后的一段话意味深长: “没有无锡市的支持,没有政府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带头退出,就不可能实现公司重组。没有重组,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上市。”了解尚德曲折经历的人都知道,施正荣的话绝不是套话,而是发自内心。从力邀施正荣回国创业时表现出的服务意识和执著,到投资尚德所要求的眼光和胆识,再到退出尚德时展示的气度和大局观,用施正荣的话来说,无锡市政府创造了“一个政府扶植民营企业如何走向成功的标标准准的案例”。 这个案例的一个主要创造者,就是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现年 44 岁的杨卫泽是土生土长的江苏人,2004 年底到任无锡,此前曾担任苏州市长四年,政绩不凡。尤其是他对古城保护规划的贡献,相信在未来会越发显示其价值。无锡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也是中国传统的工商业名城。自 2001 年以来,政府将发展民营经济提升到与引进外资同样的战略高度,并视之为“富民”和“再造无锡”的关键,推出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尤其是杨卫泽上任之后,不仅一心一意追求将无锡打造成“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而且在执行上将政策一一落到实处。尚德就是一个突出的受益者。事实上,在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中,来自无锡的民营公司超过二成,几乎占江苏的三分之一。所以,对于有“交通和城建专家”和“学者型干部”之誉的杨卫泽而言,一个当然的挑战就是如何续写无锡民营企业成功的案例。最近,就无锡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战略以及未来,杨卫泽接受了《财富》(中文版)执行总编辑黄翔的采访。 《财富》(中文版)问: 最近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是内地首家在美国主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请你谈谈此事的背景以及它对无锡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杨卫泽答: 无锡尚德的确曾经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前也考虑过在香港等地区上市,但纽约证交所知道后主动联系尚德,说公司已经具备了在主板上市的条件,而经过权衡,尚德也觉得在主板上市更有益于公司的发展,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结果。 从尚德这家民营技术企业的案例来看,政府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一是重视科技人才的作用。当初施正荣从澳大利亚来到无锡并没有带多少资金,只有技术。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他为无锡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二是在一些战略性的产业,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尚德最初的资金中,75% 来自于国有资金。在后续的发展中,政府还先后投入了 3,000 万元用于科技成果转换。三是尚德的成功带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在无锡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大胆创业和创新的氛围。 问: 近几年来无锡的民营经济发展令入瞩目,请问政府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 首先是解放了思想,把发展民营经济与以吸引外资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看得同样重要。我们相信,民营经济强大了,中国的经济才能强大,老百姓才能真正富裕。为此,政府从营造环境和搞好服务两方面入手推动民营公司发展。从 2001 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放宽了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和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没有明确禁入的领域都向民营经济开放,凡是中央政府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都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外,对民营企业各类前置的行政许可一律取消。同时,积极减轻企业负担,主动取消了一批江苏省内尚未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环境建设还包括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认识民营企业家的贡献,给予他们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在执法环境上,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比如,我们规定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投诉,通常要求在接到投诉后的 15 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终结并予以答复。截止目前,投诉办结率达到 100%。 为民营企业的服务,包括人员培训、企业用地和金融服务这几个方面。例如,政府计划每年选择 100 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赴国内最好的院校研修 MBA、EMBA,甚至出国深造。对外地来锡的投资创业者和高科技人员,在子女入学等方面政府将给予优惠。在用地方面,将民营企业所需经营场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时,也会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用地需求。以往,金融方面的服务对非国有企业的支持不足,从 2004 年起政府每年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 此外,政府还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比如针对发达地区大量民间资本寻求投资机会,政府连续多年赴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招商,也为本地企业向外扩张积极提供信息。尤其是组织企业参与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方面的大项目。政府的平台还包括技术洽谈和科技转化、产品协作和配套等方面。无锡的民营经济高新技术洽谈会举办了六年,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有影响的商业活动,参加的企业家近万人。 问: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请问你们如何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特色与城市气质? 答: 首先是鼓励全民创业。这其中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培育民众投资市场,开发投资品种,引导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城市建设和社会设施项目等。此外,在政府层面,我们将注重维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二是国际化战略。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参与国际竞争,比如推动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到海外设立加工贸易企业,带动技术、设备和劳务输出;支持民营流通企业到境外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三是引进与本地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提高项目投资强度、技术层次和产出水平,通过吸引资本输入,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与此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到资源产地建立基地。鼓励他们把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整合起来,积极参与市内外国企改革,实现快速扩张。四是加强企业家培训。政府将设立“民营企业家培训基金”,每年培训企业家不少于一万人次。搭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平台,建立无锡民营企业教学基地,举办高层专修班,继续在民营企业家中实施 MBA、EMBA 培训计划。 此外,我们还将帮助民营企业在规模经营、品牌、产业集聚、资本经营和治理结构等领域培育竞争优势。例如,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的企业,政府将给予奖励。对于年收入达到千万的民营企业,政府将力争推动他们中的 3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问: 相对于民营经济同样比较活跃的浙江,你认为无锡民营经济有什么特色? 答: 概括起来,浙江以市场和贸易型的企业为主,而无锡的企业以制造业见长。众所周知,无锡的民营经济历史源远流长,造就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范蠡就殖货聚财,富甲一方。后人曾给范蠡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经商聚财之道: 一是掌握好供求关系;二是掌握好物价贵贱的幅度;三是加快资金的周转率。这三个方面的经验,现在仍不失借鉴意义。无锡区位条件优越,明清之际发展成了苏南商业中心,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明清以来,棉纺织品生产和贸易成为无锡的重要产业,鸦片战争后无锡又成为称雄东南的丝茧市场。由于米粮、丝茧等大宗交易的需要,经营放款与划汇业务的钱庄也得到发展。甲午战争后,无锡民族工商业开始崛起,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抗战前,无锡的工业产值仅次於上海、广州,居第 3 位,产业工人人数仅次于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无锡乡镇工业又成为国内乡镇工业的发祥地。目前,全市乡镇工业销售收入已经达到 5,000 亿元的规模。从历史的演进,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无锡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创业、创新和创造的热土和沃土。 其二,无锡民营经济善于创新。无锡的乡镇工业最初是依靠上海等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发展起来的,后来又走出了一条乡镇企业改制上市、资本运营的途径,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江阴板块”就是一例。无锡的江阴有 10 多家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乡镇企业改制上市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领先于市场平均水平。这表现出无锡人长于创新和经验总结,长于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 无论对于浙江还是江苏的民营经济,都面临著转型与升级的问题。无锡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少、环境承载能力弱,这决定了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加快从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向内涵式、提高的集约发展模式转变。比如,实现布局集中、企业集聚、用地集约、量质并举,等等。当然,这也要求民营企业自身能够自觉转变发展理念,适应这一变化。 问: 近一段时期,以浙江企业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遇到了一些抵触。请问无锡的企业有没有遇到这些问题? 答: 发生在浙江企业的问题,我们遇到的不多,即使是纺织品出口上的问题,责任也不在中国。无锡以制造业为主,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了大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占有率也在上升。当然,最终的出路是自己掌握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品牌,这也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 问: 无锡鼓励民营经济,是不是意味著外资的重要性将有所降低? 答: 我觉得发展民营经济和外资二者不能分孰轻孰重,二者不可分割,甚至可以相互促进。比如,外资企业来到无锡之后,就需要民营资本的配套。尤其是龙头型和基地型项目,下游产品的配套对于产业链的完整至关重要。这一块过去是由本地的国有企业承担的,而现在民营经济占了主要份额。从一种更长远的观点看,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界限将来也越来越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将很普遍,这也是政府的“十一五”计划为何提出将混合所有制企业看作无锡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的无锡虽然是国有(集体)经济、外资和民营经济各占三分之一,但它们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普遍,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占了无锡经济的半壁江山。无锡尚德由国有控股到外商独资的转变就是一个例子,这代表著未来的多元趋势。 尚德: 通向纽约证交所之路 2001 年初,施正荣从澳大利亚来到无锡创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太阳能产业的企业。为解决资本金,无锡市政府组织了一批国有资金,投入 800 万美元支持尚德,施正荣也获得了高达 20% 的技术股。尚德最初的运转并不顺利,困难时公司有两个月发不出工资,施正荣本人有近两年时间只领取四分之一的薪水,但随著行业的成长和公司产能的扩张,企业走出了困境,投资者最初的投入也大大增值。2005 年初,尚德希望到资本市场融资,无锡市政府又说服最初出资的国有股东退出,使得高盛等一批海外机构顺利入股,尚德进而成为外商独资企业,并最终在海外上市成功。2006 年,尚德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2 亿美元,利润 5,000 万美元,是全球太阳能产业中为数不多有实实在在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政府在尚德的进退,都是抱著支持民营企业的目的。尚德得以成功私募和上市,政府不仅在交易中有收益,在改善投资环境上获得的回报更大。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