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芝加哥金融市场财运亨通
 作者: Oliver Ryan    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八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Oliver Ryan

    突然之间,美国第二大城市发觉自己已排行第一,而这不仅因为芝加哥白袜队终于重夺棒球大联盟总决赛冠军。2005 年 10 月 19 日这一天,有著 157 年历史、一直由私人合作经营的非赢利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了。在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下,交易所的股票价格上市仅一周便上涨了 130%,成为去年最热门的首发股票之一。交易所希望,自己的发展能与位于同一城市另一端的竞争对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相媲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自 2002 年成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的金融交易所以来,股票价格已经上涨了 740%。

    芝加哥这两家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市值加起来高达 180 亿美元──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二者市值之和的 3 倍。因此,至少以一个重要的尺度衡量,美国金融市场的重心已从纽约的华尔街转移到了芝加哥的环形街。“昔日的阔大哥变成了今天的穷表弟。”证券经纪公司 Fimat USA 首席执行官辛西亚•采尔万格(Cynthia Zeltwanger)如是说。

    这一转移很可能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事实。以赢利为目的的上市交易所及其高额的市值反映了两个结构性的趋势:美国的金融交易所正在经历著向电子化交易形式的转变;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急剧增长。不受地点约束、没有时间限制、通过电子屏幕交易的方式正在迫使传统的金融交易所抛弃其封闭型、非赢利性的结构,转而成为技术驱动型的牟利性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的电子交易公司 Archipelago 于 2005 年 4 月份的合并,即是这一趋势的佐证。然而,在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中,芝加哥的期货市场比纽约证券市场显示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今天,芝加哥的交易所虽然仍旧进行著猪肉、黄豆和牲畜的期货交易,但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它们在极大程度上对金融期权类衍生产品合约的垄断;这些金融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股票指数,甚至天气。眼下,这一生意方兴未艾、正当兴隆。2000 年以来,美国交易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总量已增长了一倍以上。

    尤其吸引人的一点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比证券交易更有利可图。这部分原因在于,衍生产品的合约具有专属性,只能在提供该合约的交易所内进行交易。与此不同,股票则可以在任何一个证券交易所买进和卖出。

    芝加哥的交易所已经显示出衍生产品的专属性威力。2004 年,欧洲的两大主要金融交易所──欧洲交易所(Eurex)和 Euronext.liffe 试图侵入芝加哥的地盘。它们提供了两种风行的美国利率合约产品,但却未能夺走多少芝加哥的生意。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克雷格•唐纳休(Craig Donohue)不无得意地说:“我们很成功地遏制住了竞争对手。”

    大多数观察家预测,在牟利性证券交易所寻求增长的过程中,它们将会进一步整合。一个流传已久的传闻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最终将可能合并。不过在此之前,这两家交易所完全有可能先将一些较小的证券交易所收归麾下。在芝加哥,大家并不怀疑:当地的这两大交易所有朝一日或许会进入股票交易领域,从而向纳斯达克和纽约的主板发起挑战。利用同一系统进行股票和衍生产品两种交易,这在欧洲已经是常规的做法。

    可以预言,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任何争斗都会在华盛顿引起战火──两地的金融市场在首都均有著根深蒂固的政治盟友。与具有百年历史的政治体制相比,自由市场的竞争毕竟相形见绌。无论如何,纽约人日后必须学会容忍那些身穿细条纹套装的中西部人;这些人恐怕绝不仅仅是芝加哥的白袜队员。

    译者:韩春明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