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何以迥异(之一)
 作者: 胡泳    时间: 2006年1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零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只有推翻或彻底改组旧政权,维新才可能成功

    作者: 胡泳

    谈到日本的明治维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这两次维新有著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的历史背景相近、时间相隔不远,先后发生在 19 世纪下半叶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两个东亚前现代国家。它们的目标类似,措施雷同,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改革,目的是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国家。而且,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然而,两者的成效、结局和命运却非常不同。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一系列改革,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它不仅维护了民族独立,而且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强国。而中国的戊戌维新却是昙花一现,迅速失败,光绪被幽禁,维新人士遭屠杀,改革新政全成泡影。中国不但没有阻挡住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而且在半殖民地深渊里越陷越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何以走入了迥异的发展路径?

    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维新运动成败的关键在于维新势力能否掌握政权。只有在推翻或彻底改组专制旧政权、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新政权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改革措施的推行,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则一切都要落空。日本明治维新实现了这一变革。它是以暴力夺取政权作为维新的前提。日本维新者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在夺取藩政实权、推行改革措施的过程中,他们同腐败的门阀保守势力反复较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倒幕的武装力量和基地。他们打出“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集中力量打击幕府,符合日本民众渴望建立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社会心理要求,以结束当时国内由 260 多个藩的割据造成的分裂局面;顺应日益高涨起来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以结束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适应千百年来形成的奉王政为正宗的传统道德舆论,具有极大号召力。1868 年初,维新势力以天皇名义宣告“王政复古”,废除幕府,幕府旧势力当然不肯自动交出政权,由此日本历经了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最后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更替,通过暴力斗争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明治维新”的先决条件是“倒幕运动”的成功。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维新派却始终没有真正取得政权。当时,虽然名义上是光绪皇帝亲政,在百日维新期间,也发布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新政诏令。但是,旧政权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重大问题的裁决,高级官员的任免,都要由她决定。中枢机关军机处与总理衙门的实权也还在守旧势力的控制下。至于中央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地方拥有军政实权的总督、巡抚等大员,也绝大多数是反对维新的守旧派。京城周围的军队北洋三军,则掌握在慈禧的亲信直隶总督荣禄手中。维新派成员地位最高不过是四品衔军机章京谭嗣同,能够见到皇帝,起草谕旨而已。而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仍然是个地位很低的工部主事,仅仅见过一次皇帝,在顽固派阻挠下,只封了一个总理衙门章京这样的小官。维新派另一位代表人物梁启超只是个举人,连个官职也没有。就是维新派所依仗的光绪皇帝,本身也并无实权。他下了那么多新政诏书上谕,在各级守旧官员抵制下,基本上未得到贯彻执行。由于没有经过类似日本的“倒幕运动”,中国的保守势力仍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

    中国的维新派为什么不能像日本的维新派那样建立新政权,实现变法?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形势上看,在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国内革命时机已经成熟。当时日本农民、市民暴动此起彼伏,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围绕批准日美亲善条约与选择将军继承人的争论,多年不干预政治的天皇也有了政治发言权,逐渐形成了朝廷与幕府两大政治中心。强藩、下级武士普遍对幕府不满,离心倾向越来越大。1859 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制造了“安政大狱”,迫害维新志士,次年即被反幕派武士刺死,说明双方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接著,1864、1865 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著幕府与强藩的矛盾已公开化。幕府统治处于内外交困的严重危机之中,维新派及时抓住时机,发起尊王倒幕,抬出天皇,宣布大政复古,并用武力讨伐幕府,取得戊辰战争的胜利,终于推翻了幕府封建旧政权,建立起维新派执政的明治新政权。

    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自从 1864 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捻军和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也相继被镇压。此后,下层群众的斗争主要是矛头对外的反洋教斗争。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洲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势力让步,依靠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湘淮系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政权暂时得到巩固与稳定。统治阶级内部虽然还有洋务派、顽固派、清流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离心力不大,旧政权尚未产生严重的统治危机,推翻旧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