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属于你自己的工厂
用麻省理工学院奈尔 吉申菲尔德的话来说,数字革命已经结束,那些棒小伙们取得了胜利。下一个重大的转变与制造有关,任何一个拥有电脑的人,只要敲打键盘,就可以制造出任何东西 作者: Jeffrey M. O'Brien 设想一下,有一台这样的机器,它能够制造任何东西。然后再想象一下,这台机器就放在你的起居室中。你首先会制造什么?你会创建一家企业吗?你会不会再去买那些零售商品呢?用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尔•吉申菲尔德(Neil Gershenfeld)的话来说,现在考虑这些问题,决不为时尚早,因为他称之为个人制造机的那种机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或难以捉摸。 吉申菲尔德是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主任。这是一个信息理论与工业设计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他同时讲授一门叫“如何制造(几乎)一切”的课程。五年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拨给 CBA 1,400 万美元资金,建造了一所充满超现实设备的制造实验室,其中包括能够在金属上刻画微观图案的纳米光束刻录机,还有超音速喷水切割器,它能产生 6 万磅压力的水压,几乎能够切割任何物质。这所 CBA 工厂能够生产任何东西,从最微小的半导体到整座大楼。吉申菲尔德招收了这样一个班: 给学员介绍这些机器,并给他们一个他本人渴望已久的机会: “高中时,我非常想进职业学校,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焊接和组装汽车。”吉申菲尔德说道。他留著一头散乱的卷发,说话时语速很快,不住地点头,一副典型的疲惫而不耐烦的教授形象。“但那时人们说: `你这么聪明,应该去上别的学校。'我不理解这是为什么。现在,每个学期都有学生求著要进来。” 吉申菲尔德的学生已经做出了一些东西,既有正经的发明,也有一些古怪的玩意儿,比如 10 美元的计算机,还有必须用尽全力才能停止的闹钟,为的是保证你能醒过来。他说,正如之前的计算一样,这种个性化的制造正在进入家庭。他并不是指在电脑上设计一个产品,然后将图纸交给中国的一家工厂,他的意思是你在家里就拥有一套设备。今天,你的设备集打印、扫描、传真和复印于一身;明天,它就会集切割、划线、刻画和缝接于一体。想要一把新厨房椅吗?你在计算机前设计,接著按打印键,然后你的个人制造机就会按你的要求,当场给你制造出来。你只要确认你的 2 号托盘上有足够的木材即可。 这些听起来似乎像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edia Lab)中传出来的技术乌托邦。一个原因是: CBA 隶属于媒体实验室。不过,吉申菲尔德说,他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数字技术给工业带来了急剧的变化,今天的笔记本电脑甚至比过去的大型机还强。与 Treos 智能手机和 BlackBerry 手机相比,上个世纪古老的拨盘式电话实在太弱了。“你并不是要在家里制造能在沃尔玛(Wal-Mart)能买到的东西。”他说。“你需要制造,是因为那能让你与众不同。” 麻省理工学院的制造实验室(Fab Lab)在早期宣布过这种理念,这些实验室可以说是低成本的 CBA 制造实验。它们只拥有大约 4 万美元的硬件设施和材料,包括个人电脑、开源的 CAD/CAM 软件、激光刻录机、锯子、路由器以及缝纫机。制造实验室能够生产大部分 CBA 生产的东西: “4 万美元能让人的工作精确到微米和微秒,这对于很多现代技术来说已经足够了。”吉申菲尔德说。 首个制造实验室出现在波士顿的一个住房项目中。CBA 需要一个能让孩子们真正搞发明的地方。吉申菲尔德回忆说: “我们谈到,`与其跟人们说我们是怎么做的,不如给他们工具,让他们自己动手,这会怎样呢?'”。现在,全球已经建成 15 个这样的实验室。在加纳,一个 8 岁的女孩做出了一个可用的电路板;在挪威,一个 14 岁的男生设计、制造了一辆机器人汽车。吉申菲尔德说: “对发达国家来说,个人制造的杀手级应用,在于提供创造个性化市场的技术。对于其他国家,在于寻找解决本地问题的办法。” 从制造实验室到你卧室里的个人制造机,会遇到两大障碍: 技术和资金。吉申菲尔德对前者不是太担心。他了解技术路线图,说这一点只要 20 年就能实现。更大的难题是资金。为此,他一直在寻找有眼光、能看到潜力的风险投资家和小型融资者。至今,这样的人还没出现,但已经有人表现出兴趣。 Bluefin Partners 公司的风险投资人迈克尔 昂斯特(Michael Angst)说,“在短期内,机遇主要表现为: `天哪!我很喜欢那种自行车,但我来改进改进它,让它变得不一样!。'他指出,托身于《制造》杂志(Make)和图纸共享网站中的 DIY 运动,将带来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昂斯特说,到一定时候,他就会投资。“一年以前,我会说,这只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项目,但现在,我会说,`个人工作组制造社区正在形成'。” 在得到资金以前,CBA 将会不断改进,并处理源源不断的帮助建立制造实验室的请求。吉申菲尔德说: “人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热情,是我在技术行业很长时间来不曾见过的。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电子邮件,说`我们需要一个制造实验室'。有的邮件更加难办,里面说: `我要把一生都奉献给你和这个东西,我应该去哪里报告呢?'” 译者: 夏利萍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