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什么是创新?
 作者: 陈伟    时间: 2007年04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零七期>>专栏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陈伟

    时下中国几乎人人都在说创新,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创新,付诸切实有效行动的人更少。原因是人们对创新的认识过于偏颇,误导了社会实践。简单比较就能发现,中国社会所认知的创新与创新经济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但是,错误意识已经渗透到许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的头脑之中,形成思维定式,时刻影响著企业战略和社会资源配置。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正确处理创新管理实践问题。

    其实,“怎样认识创新”是一个国际性议题。2003 年,欧盟提出要重新认识创新概念。2004 年,美国国家创新行动计划中反复强调创新的变化特征。“怎样认识创新”还是创新经济的基本问题,因为创新对资源配置也具有基础性作用。就是说,创新与价格是市场经济两只不同的手──“有形的手”和 “无形的手”。彼得 德鲁克指出,21 世纪,企业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新。因此,这个议题对企业更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经济学家认为,创新是企业家首次以商业目的向经济中引入的能给社会或消费者带来价值追加的新事物。这个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它过于抽象,不具备可操作性,只能用作衡量“什么是创新”的准则,而企业需要的是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和说明创新。

    为此,我们首先要解决创新的价值衡量问题。不少人只强调创新的技术领先性,而忽视创新的商业性和应用性。因此,他们的“创新”注定要失败。创新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独特性。所以,衡量创新价值的尺度应该是看它创造了多少消费者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了多少可以转化为商业优势的独特性,而不是看投入了多少研发费用、技术有多先进、有没有知识产权和专利。这样看待创新,定然有利于企业形成正确的创新机制。

    从本质上讲,创新是一个多元性的概念,具有内在动态性,而且内涵和性质一直在演变。这些特性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创新的多元性,首先表现为创新来源的多样化。相当多的人认为,研发是创新的唯一来源。但现实中,创新决不仅仅来自研发,而是源自很多方面──意外发现、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市场、用户、设计、经济结构、管制变化……甚至某个失败的项目都可能产生创新机遇。青霉素就是弗莱明的意外发现。作为创新之源,这些渠道的重要性不低于研发。

    创新多元性的第二个方面,是其内涵非常丰富。创新远远不止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包括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以及创造全新的市场以满足尚未开发的顾客需要,甚至新的营销和分销方法等。星巴克、eBay、维基百科都是极其出色的商业模式创新。品牌管理、事业部制则是价值卓越的管理创新。这些都表明,创新经济决不仅限于高技术部门。

    创新在程度上的巨大差别,是创新多元性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既有微处理器这种革命性创新,也有外观设计变化这类渐进性创新,还有结构式创新、跳跃式创新以及随身听(索尼)这种创造空缺市场的创新等。深受社会关注的行业标准,一般都是由结构式创新所形成的主导设计转化而来,施乐 914 复印机、IBM-PC 以及福特早年推出的 T 型车都是这样。

    随著互联网和全球化大大扩展创新构思来源和协作范围,创新的多元性还意味著正确寻找和选择创新构思、有效组织实施创新,并在适当的时间限度内把创新带向市场,也就是企业创新方式的创新。2006 年,IBM 召集数十万精英在互联网上展开创新风暴,出资十亿美元以求最佳创新理念。宝洁则提出,到 2010 年必须有一半的创新来自外部。

    参与者的多样化,也是创新多元性的一种体现。创新不是某个部门或少数几个人的任务,而是遍布整个企业的思维方式。现代的创新甚至不能局限于一个企业的内部,而是呈现出网络化协作的特征,研发和设计部门、合作企业、用户、供应商、大学、政府,甚至竞争对手,都可能参与其中。礼来制药早就实现了创新流程的国际化。

    现代创新还有一个显著特征: 仅靠单纯的技术创新一般说来无法取得商业成功。一方面,创新包含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越来越多,单个技术创新不能保证整个创新成功;另一方面,企业要想从某个技术创新中取得实在的商业利益,常常需要其他多种创新的配合。苹果电脑推出 iPod 产品时用了 7 种创新,其中包括音乐下载平台 iTunes 这一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特点表明,任何关于创新概念的解释都不能算是最终的定义。20 世纪 90 年代,创新的主要议题是技术、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今天,创新的涵义大大扩展了──企业以效率为中心而组织,以创新和成长为中心而再造,以及把设计当作创新和差异化之源等。

    也许根本就没有必要严格地界定创新,那样反而限制了思维创新。企业也不要把创新看得高不可攀。其实,创新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神话,而是人类最普遍的行为。有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创新的真谛: 创新无处不在,无人不能。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