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银行业的品牌出路
 作者: 王亦丁    时间: 2007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一十一期>>封面专题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在中国市场,可能银行卡仍然没有建立品牌的价值。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王亦丁

    对许多中国老百姓而言,在银行排队两小时办理业务,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虽然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已经先后在香港上市,并且利用其遍布全国的网络为储户提供服务,但仍无法解决银行内排长队的问题。这使它们的品牌黯然失色。伴随外资银行开始进入零售领域并经营人民币业务,中国银行服务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如何保持品牌优势,将是巨大挑战。

    朗涛公司(Landor)曾经同汇丰、花旗、东亚、摩根士丹利等全球顶尖银行进行合作。2005 年,中国建设银行从一家国有贷款银行转型到股份制银行,朗涛帮助其统一全国 12,000 家分行的设计外观和品牌环境。在朗涛管理者看来,“巨型广告、银行网点,甚至信用卡的设计,都是建立品牌接触点的最佳时机,只有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才能形成令客户难忘的消费体验。”在接受本刊编辑王亦丁的采访中,朗涛(全球)首席执行官查尔斯•伦奇(Charles Wrench)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建立品牌优势的方法。

    问: 中资银行如何利用网点广、熟悉本土市场的优势来进一步建立优势品牌形象呢?

    答: 中资银行品牌拥有规模和地缘的优势,正处在从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银行转变。它们需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者出发,围绕需求建立产品线。这些都需要银行在不断的成长和运营的过程中解决。看国外的经验,那些成熟的金融品牌至少需要 15 年时间的积累,建立消费者沟通、市场渠道方面的体系。

    所有的公司都在讲接近消费者,但它们的做法却并不相同。比如,很多国际银行是花很多功夫去了解消费者的,它们会研究消费者,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以此设计产品和服务项目。它们的目标是赋予产品独一无二的价值。但是,很多中国银行都没有到这个阶段,并没有充分挖掘出网络与顾客接触点多的价值。它们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而没有看到顾客真正缺什么,这可能需要在不断发展中完善。

    问: 广告和邮寄资料仍然是银行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或者渠道,银行业可以采用哪些创新的营销手段或者渠道呢?

    答: 招商银行在这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很多消费者白天上班,没有时间去银行,招商银行提供的 on line banking(在线银行业务)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便于使用且非常有效。我的很多同事可能在晚上下班以后在 on line banking 上享用商业银行的服务,这是招商银行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渠道。

    许多银行正在努力向消费者提供定制的服务。它们利用不同的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最近,花旗银行在香港机场有一个新的网点,可以提供所有花旗的银行服务。花旗的客人可以在办理登机手续之前,把所有的银行业务处理完。

    银行服务和推广都需要创新精神,不是设计出一个产品就推给消费者,而是要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考虑如何提供服务和产品。银行每天寄给我们很多东西,但我们可能根本不会看,这就意味著银行需要找到新的接触点去联系客户。我们曾经为汇丰做过一个推广方案。当时,汇丰利用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很多人认为没有机会接触到汇丰的人,所以,我们就为汇丰设计了一种大巴士,它是一个流动的汇丰网点。巴士可以每天开到不同的地方,停在路边,客户有兴趣就可以到巴士上面聊聊,也许就会开一个户头。

    问: 银行卡实际上是建立消费者个人体验的关键纽带,如何通过银行卡建立品牌优势?

    答: 的确,当更多的银行采用电子银行的方式之后,它们正在减少对银行网点的投入。这同时产生了一个问题,在没有物理形态的银行环境之下,如何建立与消费者更密切的联系。

    世界上有许多信用卡,很难讲哪种信用卡设计得更动人。但是,必须展现出独特的价值。相关性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你的卡。前些时间,一家银行出了一张卡,卡面上是阿童木的造型,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个人物,因此就去申请了一张,感觉这个银行很有创新性,我和它有一种特别的关系。

    在中国市场,可能银行卡仍然没有建立品牌的价值。比如,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只会区分是维萨卡还是银联卡,而并不是区分哪家银行,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促销或者积分,而不是跟生活方式或者身份地位相关联的品牌附加值,中国银行需要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