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搁浅,澳航高飞
作者:Eric Ellis 5 月,一个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出价 90 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Qantas)的计划失败(如果成功,它将是航空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这似乎让该航空公司争强好胜的 CEO 杰夫•迪克森(Geoff Dixon)颜面尽失。但是,澳航本身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绩。 迪克森曾经全力以赴支持这次收购行动,他将从中获得 6,000 万美元收入。“如果我能重新来过,”6 月份他在悉尼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我想我不会改变做法。但有一点除外,我不希望我本人或高级管理层中的任何人与这些竞标者签署长期交易合同。” 迪克森做过记者,从 2001 年起接管澳洲航空公司,市场和媒体批评他与麦格里银行(Macquarie Bank)和大卫•邦德曼(David Bonderman)的德州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领导的私人股权财团 Airline Partners Australia 走得太近。澳洲航空公司董事会的两名成员因为这次交易流标而辞职。但迪克森仍然是公司老板,至少目前还是。 “迪克森颜面扫地。”悉尼 Shaw Stockbroking 公司的航空业分析师布伦特•米歇尔(Brent Mitchell)说。“但这家航空公司本身却表现得相当不错。”米歇尔的话反映了市场的普遍观点,没有私人股权老板,澳航会好很多。他提到了迪克森自己所做的预测(双方争夺正酣之际,这个预测引起了广泛关注),迪克森说在截至明年 6 月的财务年度里,澳洲航空公司的税前利润将达到 10 亿美元左右,而 2006 财年为 5.65 亿美元,营业额为 114 亿美元。这些数字促使主要股东重新考虑这项交易,进而在挫败这次交易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从那以后,澳洲航空公司的股价上涨了 10%。迪克森说,这笔交易失败后,唯一让人感到慰藉的是,分析人士“更加关注我们,而且他们对所见到的情况感到满意”。 澳洲航空公司的这位 CEO 说,他“像以前一样专心致志地”保护这家航空公司 65% 的国内市场份额,澳大利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航空市场的繁荣,但包括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的维珍航空公司(Virgin Blue)以及有新加坡政府背景且快速崛起的欣丰虎航(Tiger Airways)在内的诸多外资公司正在争夺澳洲的航空市场。最近,欣丰虎航获准经营墨尔本以外的航线,此举使价格战趋于白热化。欣丰虎航 CEO 托尼•戴维斯(Tony Davis)说,他“决定把欣丰虎航塑造为全国性的航空公司,而且我们将进入澳大利亚境内的诸多市场”。 在国外,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一直在游说堪培拉政府拆散由澳洲航空公司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两家垄断横跨太平洋至美国的航线的局面,这条航线几乎一直满员。“我们是一家利润可观的著名航空公司,只是处身于一个发展困难的行业。”迪克森说。“这导致我们成了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译者:萧艾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