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港股:请先系好安全带
特约作者:方添明 8 月 20 日港股直通车的出台,开创了中国内地个人投资海外市场的新篇章。事实上,无论是投资理念成熟的股票市场和“四两拨千斤”的衍生工具市场,还是惊险刺激的指数期货市场和投资“食物链”非常完善且充满诱惑的港股,一直吸引内地的资金南下寻宝。特别是同气连枝的中资股,往往最获内地资金的宠爱。但是,在缺乏配套政策和操作性规则的前提下,中小投资者极有可能成为海外资金的“解放军”。面对即将启动的“港股直通车”,搭乘的投资者必须先系好“安全带”,熟知香港市场的各种游戏规则和风险。 截至 10 月 2 日,在联交所上市公司总数为 1,210 家,其中 1,018 家于主板上市,192 家选择创业板,包括 143 家 H 股和 90 家红筹股;上市证券总数则高达 4,851 家,总市值超过 20 万亿港元,居世界第六位。 从交易品种划分,香港证券市场可分为股票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基金市场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下设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主要交易对象为所有上市的海内外公司。其中衍生工具市场乃全球最活跃市场之一,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股票指数产品、外汇衍生工具产品、利率衍生工具产品、股票挂钩票据产品、认股权证和牛熊证等。基金市场同样是受欢迎的投资工具,约 3,000 只基金活跃在各市场,且几乎都是开放式基金主导,包括交易所基金和共同基金等。至于投资风险较低的债券市场,近年并未遭火爆的股市太大的冲击,仍受部分稳健投资者的青睐。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细则,该市场分为港元债券市场和在香港发行及买卖的外币债券市场两大类。 两地市场游戏规则的差异异 交易规则的差异 了解两地交易规则的差异,是搭乘港股直通车必不可少的功课。 首先,港股采用 T+0 的交易方式,可以即日买卖,且不限次数,而内地为遏制炒风,沪深股市均是 T+1 交易。但交收制度和资金交割,港股慢一拍,以 T+2 交割,而内地是 T+1。 其次,港股交易订单可分为限价盘、增强限价盘、特别限价盘、竞价限价盘和竞价盘等类型,较内地股市通常的市价或指定价格的挂单方式更为丰富。不过港股的交易手数较为复杂,每家公司都可以根据股价的高低决定股份每手交易的数量,每手有可能仅 50 股,也有可能是 500 股、1,000 股甚至 10,000 股,不如内地股市统一为每手 100 股那样简单和直接。同样,有别于 A 股 0.01 元的限定交易价位(即股价变动的最小幅度),港股每一区间股票均有不同的上落价位,0.25 港元以下股票的买卖价位为 0.001 元,0.25~0.50 区间为 0.005 港元,0.50~10.00 区间为 0.01 港元,10.00~20.00 区间为 0.02 港元,20.00~100.00 区间为 0.05 港元,100.00~200.00 区间为 0.10 港元,200 以上为 0.20 港元,较为繁琐,但对散户的当日买卖交易及活跃交易气氛有一定刺激作用。 再次,通常内地投资者对捕捉到涨停板的股票已欢欣鼓舞,但对港股而言,这只是小巫见大巫。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个股动辄愈数十个百分点甚至上倍的升幅的情况每天都有。同样,一旦遭遇重大利空因素,洗仓式抛售也随时令投资者血本无归。这是港股交易与内地股市交易最大的差异之一。当然,应对股价的不寻常波动,联交所也有相当完善的临时停牌制度,这也是内地有关监管部门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内地指数期货、融资融券业务尚在孕育中,香港市场的卖空做空机制则非常普遍。即使遭遇大跌市,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沽空指数或相关股份持有空头仓位,规避市场风险及获利。投资者同时还可以通过证券行的服务,投入小额的保证金即可动用高达 10 倍的资金,参与新股认购及其他投资。 此外,两地交易时间、节假日和突发性事件(如台风暴雨)的交易安排也各有不同,投资者也应事先了解。 投资理念的差异 作为高度国际化的证券市场,港股的交易基本上由海内外的机构投资者主导,价值投资理论充斥市场,成就了个股强者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局面。表现最明显的是市场上既有上百元的股票,也有低于几分钱甚至 1 分钱左右的“仙股”,但投资者千万不要认以为这类股票就具有投资价值。相反,反复的拆股或送股,加上边缘化,仙股有可能愈沽愈弱,难以翻身。而正由于价值投资理论有人奉行,不少缺乏投资价值的股票每天的交易低迷,单日零成交也不足为奇,尤其以创业板上市的股票最为普遍。其次,香港市场公开程度高,信息透明,为投资者分析公司价值带来便利,也直接导致两地投资者价值判断、估值评估体系甚至操作手法的不同。此外,香港是外向型经济体系,外围因素的影响和冲击非常大,美股上夜或日股早市的表现,对港股均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而目前内地股市仍是比较封闭的投资市场,与国际市场关联不大。 防范港股的风险 除了因两地交易规则和投资理念的差异带来的风险外,投资者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系统和非系统的风险。首先,香港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市场,海外大鳄自由出入带来波动性风险,特别是对冲基金,经常以各种籍口舞高弄低期指,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两头兴风作浪,再加上无涨跌幅限制,往往造成非常剧烈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做空机制完善,市场累积一定升幅后,就会受到做空力量的制约,追高随时有摔得“粉身碎骨”的风险。其次,由于外围股市影响很大,指不论早盘还是午盘,开盘通常都是跳空高开或低开,炒指数期货者持仓过夜,有较大的风险。再次,投资港股,其实已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人民币汇率持续有序的升值步伐,资金出海未作投资前,汇率兑换潜在的损失已开始侵蚀资金利润,增加投资成本。假如人民币每年升值 5%,意味港股的投资收益至少超过 5% 才不至于亏损。与此同时,港股没有免费的午餐,收看港股实时行情,均需购买联交所指定行情供应商的行情软件。 最后是估值的风险,港股自 2003 年 SARS 之后展开的大牛市,已经运行了四年半,累积升幅 2.46 倍,虽然不及于内地股市两年来 5 倍的升幅,但确实大大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同时,由蓝筹股主宰的指市盈率,也由过往合理的平均水平 15 倍,上升至现时 23.74 倍的高警戒线。据指服务公司统计,1987 年 10 月、1993 年 12 月及 2000 年 3 月,指历次结束大牛市暴跌前,均处于 22~26 倍市盈率的水平,反映港股现时的估值并不便宜。内地投资者一定得警惕 2001 年开放 B 股的历史重演,成为海外机构投资者套现的工具。 港股估值之争 港股现时估值不低,或许有投资者持不同观点。的确,以 A 股现时平均约 60 倍的市盈率为参考,港股还有很大的空间。事实上,港股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估值一般与美股和欧洲三大股市等市场的估值看齐,目前港股较上述市场已有至少 10% 的溢价。巴菲特近来多次减持中石油股份、美国铝业清仓中国铝业,都反映出部分国际大玩家对目前港股特别是中资股的估值态度。当然,港股较其他成熟市场享受一定的溢价,也有其强劲的后盾支持,除背靠内地的因素外,指服务公司去年 9 月份英明地将国企股纳入指大家庭,从而令指既具成熟市场的特征,也享有新兴市场强劲的增长动力。现时晋身指成份股的 6 只国企股中,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上半年盈利分别获得 1.4 倍及 1.6 部的可喜增幅,即使最弱的交通银行,半年亦多赚得超过 40%,这不是其他成熟市场所能望其项背的,因而即使指今年以来大踏步前进,包括指数和不少中资股股价已脱离地球引力,但仍可以依靠业绩的高速增长来构造市场新形势下的估值体系,为享受一定的溢价提供合理的借口。 此外,港股直通车有利于 A+H 公司缩小差价,国企红筹加速回归提升估值,意味中资股将狂热依旧。在高估值的基础上,现正向泡沫的边缘迈进,攀上 28,000 点高峰的指,今年的终点站有望到达 30,000 点的新里程碑。当然,除内地推动力外,港股亦有本地利好因素支持,经济的繁荣昌盛加快传统本地蓝筹股的盈利增长;美联储 9 月份大刀阔斧拉开减息周期,预料明年中才结束。利率亦步亦趋的香港必将跟随,香港有机会出现通胀加剧、利率不升反降的倒置情况。一旦负利率时代重新来临,必将触发更多的资金投入“抗通胀”运动,流向股票、房地产、黄金等投资市场,以求保值增值,致使香港上世纪 90 年代租金飞涨、楼价狂升、股市狂热的资产泡沫症复发。瑞银对港股后市持乐观态度,其研究部主管陆东(近两年预测港股最独到的分析师之一)预计,指在明年“最极端的情况下”将升至 35,000 点,相当于 24 倍的 2008 年预测市盈率。可见,港股现时高处未算高,暂未算是泡沫时代,但未来潜在的外围风险则有定时炸弹──美国次级贷款问题会否再次引爆,还有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会否陷入衰退。 投资须知 港股直通车流程: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于天津中行开立个人证券投资外汇账户,及开设中银国际证券代理账户──将个人外汇资金转入上述账户──通过电话委托或网上交易的方式进行买卖。 蓝筹股 指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行列的股份,现时共 39 只。 红筹股 又称中资企业控股公司,指具中资背景、至少有 30% 的股份由中国内地实体直接或间接持有,又或中国内地实体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份合计不足 30%,但达到 20% 或以上,而内地实体在董事会有明显支配权的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红筹公司于香港或海外注册。 国企股 又称“H 股”,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来港上市的公司,大部分为国有企业。“H 股”中的“H”表示香港(Hong Kong)。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