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未来太耀眼,我要戴墨镜
 作者: Marc Gunther    时间: 2008年01月3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二十二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太阳能应用已经变为现实。对于SunPower等热门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绿色”就是金钱,而且是数十亿美元的金钱。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光明王子 罗杰斯是个少有的人:他集刻薄的环境怀疑论者和替代能源大亨于一身(摄影:David Yellen)

    太阳能应用已经变为现实。对于 SunPower 等热门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绿色”就是金钱,而且是数十亿美元的金钱

    作者:Marc Gunther

    几年前,一架名为“太阳神”(Helios)的太阳能螺旋桨飞机在夏威夷的考艾岛试飞。根据它的设计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设计,“太阳神”飞机在白天可以利用光动能进行飞行,而在夜晚则依靠燃料电池提供能量。当时,这架飞机被称为“永不降落的飞机”。

    但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太阳神”飞机辜负了它极具创意的名号。在起飞 30 分钟之后,这架耗资 1,500 万美元的飞行器就在空中解体,跌跌撞撞地栽进了太平洋。“这真是太不幸了。”曾为“太阳神”飞机设计太阳能电池的迪克•斯万森(Dick Swanson)回忆道。“但是回想起来,这种技术当时确实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现年 62 岁的工程师斯万森头脑聪慧,能言善辩。1985 年,他放弃了在斯坦福大学担任终身教师的职位,成立了一家太阳能技术公司。从那时起,他亲眼目睹许多乐观的想法和不切实际的计划最终纷纷以失败收场─而这就是太阳能产业多年以来的发展历史。他的 SunPower 公司也未能幸免,只能依靠科研津贴和小宗委托业务生存,比如他的公司曾为一款本田汽车(Honda)生产太阳能电池,后来这款汽车在一项横穿澳大利亚、全程 1,700 英里的赛事中一举夺魁。“为了生存,我们什么活儿都接。”斯万森说。

    如今,SunPower 公司和其他太阳能企业一样开始逐步升温。由于电费上涨、对全球变暖的担忧不断加剧以及太阳能技术的成本持续下降,太阳能发电已经日渐成为大规模的主导产业。太阳能的“圣杯”是一个叫做“与电网等价”的方案─也就是说,使用太阳能自行发电的成本将不会超过电网供电的零售价格─一些投资老手已经断言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例如,SunPower 公司就获得了硅谷著名企业家罗杰斯(T.J. Rodgers)的投资,稍后我们将为您介绍这位投资人的情况。

    作为商用和家用太阳能光电模板的制造商和安装服务商,SunPower 公司曾一度被认为必死无疑。然而,根据目前的预测,公司 2008 年将实现经营收入 10~12 亿美元,利润更高达 1.46~1.62 亿美元。SunPower 公司的客户包括沃尔玛(Wal-Mart)、强生(Johnson & Johnson)、微软(Microsoft)、梅西(Macy's)、蒂芙尼(Tiffany)、联邦快递(FedEx)、丰田(Toyota)、Target、劳氏(Lowe's)等,甚至还包括科罗拉多州州长(他在官邸的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板)及美国国防部(他们在内华达采用太阳能作为内利斯空军基地的能源供应,但并没有将其用于飞机燃料的替代)。SunPower 公司上市两年以来,股票价格已经从每股 18 美元上涨到 2007 年 9 月前后的 82 美元,涨幅高达 450%,公司的市值接近 70 亿美元,甚至比全食超市公司(Whole Foods Market)还要略胜一筹。

    虽然太阳能产业的整体规模依然较小─还不及美国总发电量的 1%─但它的发展速度极快。从 2002 年开始,市场对使用晶体硅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光电板 PV 的需求,以年均 42% 的速度递增。大多数分布在日本和德国的业内领先企业正在加速生产,而中国制造商,如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情况也是一样。尚德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博士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巨富之一。包括BP、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三菱(Mitsubishi)、三洋(Sanyo)、夏普(Sharp)和壳牌(Shell)在内的许多大公司也都希望能够拓展太阳能业务。同时,在硅谷,风险投资商约翰•杜尔(John Doerr)、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企业家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谷歌(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纷纷对宣称要变革太阳能产业的创业者表示支持。

    据瑞信能源集团(Credit Suisse)主席约翰•卡瓦利尔(John Cavalier)透露,2004 年全球公开上市的太阳能公司的市值大约为 10 亿美元。在经过一系列首次公开募股之后,目前该板块的总价值已接近 710 亿美元。一旦美国颁布遏制全球变暖的法律并提高煤、天然气和石油发电的成本,太阳能将成为最大的赢家之一。“太阳能公司的机遇绝对是巨大的。”卡瓦利尔指出。

    SunPower 公司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有几方面的原因。它是美国太阳能企业中无可争辩的佼佼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是业内目前效率最高的产品。它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既可以生产太阳能电池及安装电池的托板,又可以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和系统安装。由于在外界鲜为人知,SunPower 公司希望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消费品牌。“我们要把 SunPower 公司变成太阳能技术的同义词。”首席执行官汤姆•沃纳(Tom Werner)表示。

    然而,至少还有两个问题挡在他们的前面。第一个问题就是竞争,而且是大量的竞争。太阳能光电板行业现在仍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 大大小小的上百家企业争相压低成本。美国调查管理顾问公司(Navigant Consulting)的“光电板服务计划”首席太阳能分析师保拉•明兹(Paula Mints)指出,目前排在第一位的是夏普公司(Sharp),之后是德国 Q-Cells 公司、京瓷公司(Kyocera)、尚德公司和三洋公司(Sanyo),而 SunPower 公司只名列第十。

    SunPower 公司及太阳能产业所面临的第二个障碍,是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价格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约为 25~35 美分 / 度;与之相比,美国的零售电价平均只有 11 美分 / 度,但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康涅狄格州的部分地区零售电价可能达到平均价格的两倍。目前,德国和日本拥有最大的太阳能光电板市场,前者的市场需求已经占全球总量的 50% 以上。这并不是因为杜塞尔多夫的日照充足,而是由于当地政府规定公用事业单位必须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和使用太阳能电力。

    “如果没有鼓励政策,我想就不会有今天的太阳能产业。”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分析师斯蒂文•欧鲁克(Stephen O'Rourke)指出。但是,欧鲁克相信,即使没有补贴,太阳能光电板也只需四至八年的时间,就可以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实现与电网等价。“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需要什么技术突破。”他表示。“只要循序渐进即可。”

    一旦这一目标变为现实,影响将是巨大的。

    “我对绿色环保很感兴趣。”罗杰斯声称。“但是我也有股东。”生性好斗的罗杰斯看来不像是 SunPower 公司的救世主。他今年 59 岁,是硅谷芯片制造商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Cypress Semiconductor)的首席执行官。他坚决反对政府的补贴政策,也对全球变暖持怀疑的态度。

    “在我眼里,狂热鼓吹全球变暖的人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当我在圣何塞赛普拉斯总部与罗杰斯会面时,他跟我说。“我非常讨厌他们,甚至不能客观地听他们讲话。”那他怎么看待阿尔•戈尔(Al Gore)呢?“我不会相信他,直到我能摔倒他,相信这一天不远了─他离任后有点儿发福。”对担心气候改变的 CEO,如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沃尔玛的李斯阁(Lee Scott)、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PG&E)的彼得•达比(Peter Darbee),他又有什么看法呢?“每一个你刚提到名字的人如果参加最基本的全球变暖考试,都会不及格。”罗杰斯谈到,他和伊梅尔特都曾是达特茅斯学院的学生。 作为该校理事,罗杰斯目前正在与校方就董事推选人的问题进行辩论。 “杰夫•伊梅尔特那时候打橄榄球。”他说。“而我毕业时成绩是物理系的第一名。”

    那好吧,就让采访录音来说明罗杰斯并非是为了拯救地球而向 SunPower 公司伸出援手的吧。他这样做,其实是因为迪克•斯万森,是因为他相信太阳能有利可图。罗杰斯和斯万森同为斯坦福大学 20 世纪 70 年代的毕业生,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同学。“我这辈子遇到的人当中,很少有人明显地比我聪明。”罗杰斯说。“在斯坦福有两个这样的人:肖克利和斯万森。”

    2000 年,SunPower 公司濒于破产,斯万森不得不向老同学求助。罗杰斯对此十分迷,但他在答应帮忙之前,先动手了解了一下这个行业,并考虑在赛普拉斯新总部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经过计算,他发现大约只要七年的时间,太阳能电池节约的电费就足够收回设备的成本,于是他订购了三洋和壳牌的太阳能板。当时,SunPower 公司还没任何商业化的产品,但罗杰斯非常欣赏 SunPower 为“太阳神”飞机所做的工作─这架飞机在不幸坠毁前(坠毁原因与机上的太阳能板无关)曾创造出 29,524 米的世界飞行高度纪录。此外,他还对 SunPower 电池的效能等级印象颇深。但是,他对公司的生产运营却不敢苟同。“不是我有意冒犯─他们对如何管理工厂简直一无所知。”他说。然而,在美国和菲律宾拥有三家高效率芯片工厂的赛普拉斯,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时机的选择十分完美。20 世纪 50 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研制出了太阳能光电板电池。自 70 年代起,这种技术大部分被用于电网以外的其他地方。直到 90 年代,太阳能才借助日本和德国的政府补贴政策发展成一项产业。此后,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经济大国已经开始压低太阳能的成本。不久,热衷于太阳能技术的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当选加州州长,并于去年签署了一项法律,号召安装 100 万个太阳能屋顶,并为太阳能用户提供 32 亿美元的贴现补助。

    与此同时,太阳能产业对其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多年以来,包括 SunPower 在内的太阳能公司一直眼于在日照充足的偏远地区开发大型的太阳能电厂,以此抗衡为公用事业提供电力的大型化石燃料发电企业。太阳能热电厂是利用太阳光产生的热能将水转换为蒸汽,然后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类电厂仍在继续扩大规模,向公用电厂的方向发展。但是,太阳能光电板的销售对象目前大多集中在企业和家庭。“促成行业变革的杀手是人们认识到光电板的理想角色应该是分散供电。”斯万森解释说。“你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发电,而不必在沙漠中建立一个大型的太阳能电站。”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显而易见,但在罗杰斯最初请求赛普拉斯董事会为 SunPower 公司投资的时候,问题还远没有搞清。董事会拒绝了罗杰斯。于是,他个人为公司垫资 75 万美元,并相信将要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发出的信息再明确不过:“你不得不关闭在美国的工厂,把它转移到成本低廉的地方。你不得不裁掉一半的员工,其中包括你喜欢的人。你还必须引进新的管理。如果这一切你都愿意去做,到那时,也只有那时,你才能把公司变成一家真正的企业。”

    这需要一定的努力。“我们不得不快速转型,从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小手工作坊转变为成熟的先进制造商。”斯万森说。公司的生产线先从帕洛阿尔托搬到得克萨斯州的赛普拉斯工厂内,后来又迁往马尼拉郊区新建的厂房,这对工程师及其家人的生活造成了干扰。罗杰斯还把赛普拉斯最好的管理人员派往 SunPower 公司,其中包括汤姆•沃纳(Tom Werner)。他曾长期担任技术干部,也是铁人三项运动员,后来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2002 年,罗杰斯说服赛普拉斯公司董事会加盟这次太阳能行动─赛普拉斯向 SunPower 提供了 900 万美元的第一笔投资。两年以后,罗杰斯又劝说董事会买下了 SunPower 公司的剩余股份。结果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赛普拉斯共支出 1.68 亿美元,用于收购 SunPower 公司以及厂房、设备和启动成本的投资。2005 年,SunPower 首次公开募股即大获成功,一鸣惊人。2006 年 5 月,赛普拉斯出售了 750 万股 SunPower 股票,成功套现 4.37 亿美元。截止到 2007 年 6 月 30 日,赛普拉斯仍持有大约 4,450 万股的 SunPower 股票─按照摊薄基础计算约占 SunPower 公司 55% 的股权─价值约 36 亿美元。而惊人之处就在于,1982 年成立的赛普拉斯公司目前在 SunPower 公司所持的资产已经达到自身市值的 80% 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SunPower 公司的估价映照出一个光明的未来。股票的交易价格将达到 2008 年预计收益的 32 倍。除赛普拉斯之外,莱格梅森价值基金(Legg Mason)、黑岩集团(BlackRock Group)、德意志银行、雅努斯资本管理公司(Janus)都将成为 SunPower 公司的大股东。“一些主流的、富有经验的长期投资人都在买进 SunPower 公司的商务计划。”沃纳表示。

    他之所以如此乐观,原因之一就是有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补贴政策,太阳能已经具备了竞争的实力。SunPower 公司提供给部分商用客户的优惠措施甚至好到令人难以置信─无需缴纳预付款,立即节省电费,价格长期稳定。这归功于太阳能产业中日益普及的一种财务机制─“购电协议”,或称 PPA。诸如沃尔玛之类的大客户,只要签定为期 10 年到 20 年的协议,同意以固定价格购买屋顶太阳能板产生的电力,就无需投资 100 万美元甚至更多的资金用于采购这些太阳能板。太阳能板的所有权仍然归 SunPower 公司所有,或者可以转让给其他机构投资人。这就难怪零售业的客户会争相抢购:沃尔玛与 SunPower 公司、BP 太阳能公司(BP Solar)、太阳爱迪生公司(Sun Edison)签署了 PPA 协议,协议的范围覆盖了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的 22 家沃尔玛超市。沃尔玛公司的能源部部长大卫•奥兹曼(David Ozment)表示,“从(太阳能)第一天运行开始”,沃尔玛就已经开始省钱了。

    普通家庭能获得这样的零风险交易吗?很不幸,也很气人,结果是否定的。但是,他们可以根据“电表净读数”(Net metering)政策─电力公司向消费者支付为电网供电的费用─获得一定的投资(太阳能设备的)补偿。举例来说,在阳光充足、家中无人且空调没有开启的情况下,屋主可以将富余的电量反输给电网,电力公司会按比例为屋主免除一部分市政电费。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电表可以反方向转动。由于炎热的夏季通常会出现用电高峰,这一政策可以让电力公司从中获益,因为它们可以向成千上万的屋主收购太阳能电力,而无需建设更多的电厂。这至少体现出太阳能爱好者的基本理念,即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是阳光照耀下的每个民族都可以享用的能源。事实上,为了弥补太阳能技术存在的主要缺陷─即只有在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使用的问题─有些人甚至梦想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电网,实现地球的阳面为阴面供电。

    也许会有这么一天吧。但是,对 SunPower 公司及其竞争对手而言,当务之急是要降低成本,使太阳能在没有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具备与化石燃料及核电同场竞技的能力。罗杰斯欢迎这样的较量─他希望政府能够彻底退出能源产业。沃纳表示,到 2012 年,SunPower 公司的成本可以降低一半,太阳能电价也将随之下调到每度 12 美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内实现与电网等价。

    成年以后就一直醉心于太阳能研究的斯万森更关心眼前的危机,而不是公司的前途。他关注气候变化理论,想象可能出现的逃难、冲突和饥荒。“考虑到形势可能恶化的巨大风险,我不明白人们怎么能不感到担忧。”

    9 月下旬,一万多人聚集在加州长滩,参加太阳能产业的年度大会。 三年前,同样的会议仅有 800 人出席。 与会者聆听了泰德•特纳(Ted Turner)、拉里•哈格曼(Larry Hagman)等名人的演讲,思忖太阳能产品和太阳能技术令人眩晕的盛况。他们还七嘴八舌地讨论并购的传闻以及股价上涨的话题。太阳能引发的这场躁动,会不会成为又一个泡沫?瑞信公司从事能源行业 24 年的卡瓦利尔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泡沫,因为我确信,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的问题不会消失。”他说。“而且世界上的汽车依然还在行驶,电灯照样需要点亮。”我们经历过一次晶体硅的革命─它给我们带来了电脑、黑莓(BlackBerry)和 iPod,也许它的第二次革命即将到来。

    译者:董昱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