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联想有了新品牌
 作者: 李全伟    时间: 2008年08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联想以消费子品牌面对快速增长的全球消费市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李全伟

    以消费子品牌面对快速增长的全球消费市场

    自1984 成立以来,联想产品品牌跟公司品牌一直比较统一。虽然 2004 年年底联想并购了 IBM 的 PC 业务部门,增加了“Think”品牌,但消费者最熟悉的还是“Lenovo”这一品牌。现在,情况有了变化。2008 年年初,联想在全球推出了“Idea”品牌,“Lenovo”只作为公司品牌,而产品品牌分成“Idea”和“Think”两大品牌。IdeaPad 笔记本电脑和 IdeaCentre 台式电脑是专为个人用户设计的,它们与定位于商用客户的 ThinkPad 笔记本电脑和 ThinkCentre 台式电脑相互补充。

    联想集团大中华及俄罗斯区副总裁刘杰说,联想在全球推出 Idea 品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成功完成并购后,联想一直思考一个战略课题─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商用品牌(Think)之后,是不是做一个消费子品牌。

    从外部的市场环境看,自 2007 年开始,全球消费市场显示出了巨大的增长态势。原来在消费市场有很好积累和根基的企业,都在这个市场中赢得了主动权;相反,在消费市场上基础相对薄弱或者还没有大规模涉入的厂商,则出现了增长的瓶颈。在全球市场,毕竟 IBM 的“Think”品牌耕耘了许多年,当然是响当当的;而联想的消费品牌是从中国市场起家,消费者熟悉程度比较低。面对快速增长的全球消费市场,联想应该有一个像“Think”一样叫得响的消费子品牌。

    经过两年的准备,联想已经完成了消费业务线的战略规划和研究,并且已经做完了战略路径的梳理。之后又经过一年时间,Idea 品牌和 Idea 旗下的产品系列以及后期的消费市场策略规划完毕。所以从内部来看,联想推出 Idea 品牌是自然而然的。

    刘杰说,以 Idea 命名的联想消费电脑产品,将集合全球的优势资源,吸纳原有消费产品成熟的研发、设计、制造等优势,为全球用户所分享。同时,它还将通过在全球的营销战役,赋予“联想”更强大的品牌价值。从战略的角度来说,Idea 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名称,成为长久的资产激励,推广联想赋予用户的更好的客户价值。

    Idea 品牌的命名,是由联想首席营销官团队评估后决定的。从字面上看,Idea 表示“想法”、“灵感”;从使用来说,Idea 是一种更生活化的表达,相对于 Think 所代表的“思想”的表达,更多了些消费性的特点。产品命名的规则,也参考 Think 品牌产品的命名方式:IdeaPad 与 ThinkPad 对应,IdeaCentre 和 ThinkCentre 对应。对用户来说,这样的命名方式有很好的统一性。

    Idea 的品牌内涵流露出了创意,表达了让有思想、有灵感、有创意、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在生活中从 Idea 产品体验到乐趣的意愿。当然,产品本身也有很多令人惊喜的设计,能够从细微处激发灵感。

    幸运的是,Idea 品牌在全球的注册很顺利。2008 年是联想在全球推广 Idea 品牌的最重要一年。这也是一个跨文化的营销课题。联想将设计统一的形象在全球进行推广,各地区又有本地化的创意。在美洲,联想正在与像百思买(Best Buy)这样的美国的顶级渠道共同制定基于市场层面的推广方案;在俄罗斯,联想将大规模建造 Idea 的终端店面,营造店面氛围;在印度,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联想已经在当地取得了很高的市场份额(11%-13%),预计联想将继续贯彻已经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拓展这个市场。在大中华区,联想将利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优势资源,推广 Idea 品牌和产品。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