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成都信心依旧
 作者: 周展宏    时间: 2008年09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四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未来的几年成都特征绝不是灾后抑制型经济,而是灾后发展型经济。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财富》(中文版)问:中国进行西部大开发,重庆已经升级为直辖市,成都也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请问您如何给成都进行城市定位?

    葛红林答:2003 年,我们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2005 年我们又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对标从西部变成中西部,不仅展示了成都的进步,也展现了成都更高的工作目标。当前,我们正力推进西部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及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的“三中心、两枢纽、四基地”建设。从总体上分析, 我觉得成都这座城市有三大独特之处:

    一是非常适宜人居。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森林覆盖率 36.8%,生态很好,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17.2 摄氏度,年总降水量 846 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投资软硬环境优良。成都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英特尔等 12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落户于此,正是看中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水、电、气等资源丰沛,价格相对较低。工业园区建设规范,全市集中建设了 21 个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功能齐备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人才优势明显,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研发中心和智力资源库,每年可为企业提供超过 10 万名大学毕业生和 8 万名专业技术工人。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是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政府服务高效,多年致力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运行规范,政府信誉度高,亲商重商气氛浓厚,外来投资者对成都市政府高效快捷服务认可度很高。

    三是经济实力雄厚。成都经济繁荣,富饶一方。2007 年,人均 GDP 超过 4,000 美元,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列中西部省会城市前茅。产业优势突出,综合性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电子信息、航空、机械、医药、食品等产业发达,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164 家,工业增加值连续 5 年年均增长 20% 以上;金融、保险、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金融交易量和外资金融机构在蓉数量居西部第一;市场需求旺盛,拥有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 28 个,上 10 亿元的市场 12 个。成都市民生活富足,2007 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26,606 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84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642 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466 亿元,私家车拥有量全国第四。

    问:四川今年经历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现在距离地震发生已经两个多月时间,应当说已经进入了全面的灾后重建阶段,能否介绍成都在灾后重建上的进展?

    答:“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处于扬子板块上的中心城区和大部分区(市)县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主城区没有一栋建筑倒塌,也没有一个人因地震伤亡。正是由于主城区稳定,也使成都成为整个抗震救灾的基地、窗口和枢纽,周边市州不少受灾群众都是通过我市得到妥善安置。在抗震救灾和灾区群众安置过程中,我市免费救治地震伤员,积极支援和慰问救援部队,切实加强基础保障。除重灾区外,中心城区没有停过一天水电气,及时制定了旅游、房地产、工业等产业恢复发展的系列政策,仅用 60 天就完成了 28 万套过渡安置板房建设,并在 8 月 1 日前实现了入住。

    当前,我市抗震救灾工作已经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我们坚持灾后重建与试验区建设相结合,家园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物质家园建设与精神家园建设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制定了“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灾后重建目标,明确了加快推进损毁房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产设施、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重建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我们完全有信心把重灾区建成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成功典范。

    一是切实做好灾后重建规划。在灾后重建中,我们把科学规划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组织协调了清华、同济等 20 家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机构参与灾后重建规划编制,邀请美国、日本等外国专家对灾后重建提出咨询意见,公开向全球征集都江堰市重建规划方案。无论是城区重建,还是农村聚居点重建,我们都在科学评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进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做到慎之又慎。除灾区文物保护重建规划于年底前完成外,其余灾区重建规划方案已初步完成。

    二是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优先恢复损毁交通基础设施,抓紧修复重灾镇乡、村受损道路,铁道部与我市共同投资约 100 亿元的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项目 10 月将开工建设。完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应急和山区通迅能力。全面恢复了灾区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最近,我市相继推出了 22 个交通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 900 亿元,这些项目将为我市灾后重建和经济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及时出台灾后重建政策。我们在认真梳理和落实好国家灾后重建相关政策,出台房地产、旅游、工业、融资和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等政策基础上,制定了若干配套实施意见,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包括减免或停止征收部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

    问:能不能介绍一下成都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地震估计会对今年的 GDP 造成多大的影响?政府有没有一些相关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的措施?

    答: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57.2 亿元,增长 25.8%,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762 亿元,增长 15.1%。按照一季度发展速度测算,预计全年全市 GDP 将超过 4,000 亿元,增长速度将达 15% 以上。受 5·12 特大地震灾害影响,5 至 6 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回落,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46 亿元,同比增长 11.2%,增幅比震前预计低 3.8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 GDP 同比将增长 13% 左右,与 15% 相比差 2 个百分点左右。

    我们按照“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实施灾后重建的地方财政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会展业恢复重振,房地产业恢复发展,工业生产恢复提升。比如恢复工业经济方面,出台了恢复工业生产的措施,目前工业企业已经全面恢复生产,产能超过震前水平,今年工业又将实现增长,预计将达 28%。又如房地产业方面,出台了扶持房地产业和灾区群众购房安置的十条措施,同时积极协调银行出台延迟还款期限、延付利息等措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再如旅游业方面,及时出台了《关于灾后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暂行意见》,通过对旅行社实行补贴、对游客实行优惠、对旅游从业人员实行培训等措施,目前旅游观光人数日益增多。上周末,星级酒店入住率恢复到 47% 以上。

    问:此次大地震对政府工作有什么启示吗?

    答:我认为这次大地震对其他地方政府的工作至少有以下启示:

    一是充分让民众知情。面对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短暂群众恐慌,我们及时起草政府公告,并通过电台、电视台和报刊号外发布,让全市人民第一时间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稳定、安抚市民情绪。积极加强媒体宣传,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实施电台、电视并机直播,现场报道抗震救灾情况,先后发布 8 期抗震救灾公告,及时播发抗震救灾权威信息,滚动播出和群发公共信息,多渠道告知广大市民灾害情况和救灾情况,坚定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充分发挥应急系统。虽然地震发生突然,但我们不约而同,迅即进入应急状态,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和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不到十分钟就赶往智能化的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领导分工和职责,各就各位,具体指挥。按照分工,市委书记赶赴重灾区(市)县,设立前线指挥部,实施靠前指挥。市长坐镇应急联动中心,通过视频系统实时指挥,及时妥善处置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各项紧急事件。

    三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地震发生后,我们把抢救生命作为头等大事,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抢救伤员,设立抢运伤员和救灾物资专用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修复被损毁的通往重灾乡镇公路,在很短时间内率先实现了抢险救援到村。全力救治地震伤员,发生地震当天晚上,市财政先预拨 2,000 万元到相关医院,明确要求无条件接收伤员并做到免费救治和免费伙食。同时,紧急征用和外购应急物资,筹集运送食品、衣被、矿泉水、帐篷等救灾物资,保证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

    四是充分依靠科学救援。地震发生后,上百万群众滞留街头,我们必须确保主城区公共秩序。在与专家会商后,5 月 12 日 19 时 40 分,我们发表了电视讲话并明确告知市民,“除危房外,可以进入室内正常休息”。这是基于专家的意见和科学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我们编印下发 48 万册抗震救灾手册,邀请地震专家介绍震情和防震知识,及时让市民了解应对震灾的常识和措施。同时,在抗震救灾中高度重视采用科技手段,极大提升了救灾效能,降低了灾害损失。

    五是充分发动民间力量。地震发生当晚,我们通过电视和广播进行社会发动,半小时后,上千辆出租车自发赶赴都江堰抢运伤员,数千市民冒雨排队无偿献血,许多企业家自己组织设备赶赴灾区抢险救灾。参加抗震救灾志愿者报名登记人数达 16 万余人,深入一线志愿服务 7.8 万余人,一些餐饮企业派厨师、备厨具、购食物在灾区开设免费爱心食堂,有力支援全市抗震救灾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