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明星的职业生涯管理
特约作者:袁舟 人的一生中,有关职业的选择、适应和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如竞技体育的“职业化”有利于造就体坛明星。但是,当顶尖运动员本身,并不是一个终生“职业”,他们的运动生涯结束后就须努力开始别的职业。因此,如何从“体育人”向“社会人”成功转型,就成了中外体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两个体育科学教授曾进行了一个题为“奥运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的研究课题,追踪了许多包括原东德在内的德国奥运选手的“人生过程”。他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这些顶尖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发展情况如何?奥运明星的运动生涯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 该项研究的对象是参加过 1960 年到 1992 年历届奥运会的 1,400 多名德国优秀选手。选择的标准是获得奥运会前六名的单项运动选手,或是获得前三名的团体赛选手。最后,研究者找到了其中的 1,191 名奥运选手的地址并向他们发出了问卷。 在提交有效答卷的 616 人中,431 名为男性,包括 265 名原东德选手。其中有 58 人获得单项运动金牌;103 人获得单项运动银牌或铜牌;132 人获得团体赛金牌;179 人获得团体赛银牌或铜牌。为了考察这些奥运选手的职业发展的历史趋势,研究者还根据运动员退役的时间,将他们分别划入 1960~1972、1973~1980、1981~1988、1989~1997 四个时期。 他们在《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总的来说,德国奥运明星的教育水平和再就业岗位要高于该国人口总水平。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所有参与调查的奥运选手都拥有中学文凭,其中 64% 具有申请大学入学的教育程度,50% 以上的人更是拥有大学文凭。 从就业情况看,奥运明星就业的平均年龄为 24.5 岁。其中第一次就业高峰期在完成职业培训之后,为 18 岁至 20 岁。第二次就业高峰期为 28 岁至 30 岁,不少奥运选手此时正好大学毕业。他们主要从事教育、服务业、贸易和行政方面的管理工作。只有少数人从事简单体力工作。大约有 27.7% 的人担任教练工作。 这也说明,在人文荟萃、治学态度严谨的德国,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其职业生涯就越顺利。不过,研究者也发现,训练比赛日趋“职业化”的德国顶尖运动体制,仍需设法改进和开发运动明星的职业生涯。 首先,在 1989~1997 年间,完成高等专科或大学教育的奥运明星的数量有所下降,未完成大学学业者的数量有上升趋势。与此相关的是,运动员就业的年龄不断推迟,而且随文化水平的降低,奥运选手的社会声誉也不如从前。 该项研究结果认为,德国奥运明星的文化水平下降,训练比赛的“职业化”是关键原因。在“职业化”条件下,承受巨大训练和比赛压力的奥运明星将越来越难获得教育文凭。因此,研究者建议有必要确保运动员在完成训练、比赛任务的同时,接受专业培训,也即中国有些资深体育人士提出的强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教育一体化制度。 第二,奥运明星获得的荣誉有助于他们日后从事教练等工作。但是,对于一半左右接受调查的奥运选手来说,他们的奥运经历并没有惠及他们日后的事业发展。高强度的密集型体育训练实际上还损害了一些人的职业生涯。 第三,奥运选手获得的“资本”有利于他们的日后发展。一般认为,奥运明星的名气和人脉对于日后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奥运选手和奥运项目都能受到公众的关注并带来滚滚财源。研究者发现, 导致一些奥运选手日后职业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教育措施不力、自己知名度不高和家庭社会地位较低等。 不过,如果运动员发展得当,体育的“职业化”也会为他们带来除教练工作、社会资本和金钱以外的收获,如大量的体育管理和新闻工作机会。随有组织的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体育俱乐部和协会也为前奥运明星提供了就业新天地。 有人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对于选择了“职业化”赛场的运动员而言,这个未来则相当不确定。如何在退役后尽快适应社会,如何进行职业人生规划,这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同时,组织也有责任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制定培养和开发计划。 德国和中国的奥运选手在文化程度、体育以外的技能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纵观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大多数人都越来越需要运动员本人和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以有效和成功地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