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卓越探秘
混乱年代,明星企业此起彼落。有多少可以存活?一位最受欢迎的管理学专家论证存活的希望所在 作者:Jim Collins 不知道有多少回,那些认为此时应该放弃 20 世纪美国理想的人把《财富》美国 500 强作为头条证据向我展示。他们对我说,别再想打造持久卓越的公司了。在一次会议上,有位技术专家逼问我,他相信,在今天的世界里,这个先决目标很是荒唐:“我们生活在一个基业不可能长青的时代。一切都在不断变迁之中,没有什么可以持续。”他援引了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观点。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写道,技术变革和有远见的企业家将掀起“常年性的创造性破坏风暴”,催生出埋没旧事物的新事物,可这些新事物也将为下一代所埋没。 他的论点在今天尤其让人感到锐利。贝尔斯登增长了 80 多年,一直到登上美国 500 强的第 156 位,却在一周之内消失了。花旗集团(Citigroup)可溯源至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该行的成立与拿破仑进军莫斯科在同一年。在特立独行的李世同(Walter Wriston)和约翰·里德(John Reed)的领导下,花旗成长为一家愿景远大的全球性银行。但今天,花旗的 CEO 却报出了“美国次贷市场突然严重恶化所导致的空前亏损”─这一震动如此剧烈,使公司其他所有成就都变得黯淡了。1907 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宣布:“我要让汽车大众化”,接他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可今天,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正在残酷的全球竞争和绿色革命面前苦苦营造自己的未来。2007 年,美国 500 强企业中的 54 家报亏,亏损总额达 1,150 亿美元,相当于 20 多家美国 500 强公司的营业收入之和。 我有好几十次从聪明博识的人那里听到过不同版本的有关“创造性破坏”的论点。他们最爱引用的一个论据就是美国 500 强:考察一下不同时期的排行榜,你会看到巨大的变化。50 年前上榜的大多数公司在今天的排行榜中不复存在。没错,数据也支持这个论点:
插图:CATALOGTREE ●在 1955 年的 500 家上榜公司中,只有 71 家年在今天的榜单上还有一席之地。(1955 年的榜单仅包括实业公司,今天的榜单同时包括服务公司。) ●自排行榜诞生以来,有将近 2,000 家公司上榜,大部分早已远离榜单。上榜一次并不能保证你有能力维持。 ●如今榜上的一些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如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戴尔(Dell)、谷歌(Google)等企业─完全依靠新技术白手起家,达到卓越,并将一些受人尊敬的老牌公司挤出了排行榜。1958 年,也就是美国 500 强排行榜诞生后三年,罗伯特·诺依斯(Robert Noyce)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年就有数十家在 1955 年还不存在的公司登上了排行榜。 ●历史上一些最有名的公司已经从美国 500 强排行榜消失,它们由卓越降到优秀,再到跌出排行榜─这样的公司有:Scott Paper、Zenith、Rubbermaid、克莱斯勒(Chrysler)、泰迪(Teledyne)、Warner Lambert 和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最常见的原因是他们放弃了独立地位,有时是因为它们彻底完蛋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情况便有所不同。有充分证据表明,保持卓越的希望是存在的。首先,我们看得到持久卓越的确凿事例。1837 年,在南北战争 20 年之前,威廉·波克特(William Procter)和詹姆斯·甘波尔(James Gamble)开始合伙生产肥皂和蜡烛。1955 年,宝洁(P&G)名列美国 500 强第 27 位;今天,它名列第 23 位。1886 年,在一个废弃壁纸工厂第四层办公的罗伯特·伍德·约翰逊(Robert Wood Johnson)发布了一份写满了消毒外科敷料和医用像皮膏的小产品目录。到了 1955 年,他的儿子已经把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带到了美国 500 强的第 159 位;今天,它位列第 35,已经连续 45 年增加分红。20 世纪早期,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的查尔斯·科芬(Charles Coffin)想出了可能是过去 200 年来最重要的商业创新:管理层系统培养机制。通用电气培养出了几代领袖,带来了超过 100 年的持续成功,受到人们极大的倚重,以致于一旦它的季度利润出现小恙,就会带动整个股市下行。1955 年,通用电气在 500 强排行榜中排名第 4,今天排名第 6。这些公司培养出的领袖可以不断进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畅销产品─从蜡烛到薯片,从橡皮膏到感冒药,从灯泡到飞机发动机,但他们同时也紧紧贴住了公司坚守了 100 多年的核心价值。 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克服了压制成长的平庸,甚至克服了拙劣、实现可持续成功的公司。1965 年,纽克公司(Nucor Corp.)处于破产边缘。它的规模不及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十分之一。面对公司杂七杂八的不相关业务和不断恶化的负债率,董事会做出了一个无奈举动:把公司交给一个当时仅 39 岁、名叫肯·艾弗森(Ken Iverson)的部门经理。董事会似乎想说:“来,你太年轻,不会知道太多。你接手吧!”艾弗森只管理过纽克的一个成功部门,他在那里打造出一种疯狂注重工字钢生产效率的奇特文化。在甩掉最差的部门后,他开始打造、打造、打造……他和团队开始向上游整合:生产粗钢,创建小型轧钢厂。最后大家发现,艾弗森的文化可以用来制造全美国成本最低的钢铁。一步接一步,一年又一年,艾弗森和团队增加产能,最终在 1980 年杀进了美国 500 强,列 481 位。今天,身处竞争残酷的钢铁行业,纽克仍然稳稳占据美国 500 强的第 151 位,连续盈利时间达 41 年。作为对纽克文化持久性的验证,公司年度报告延续了长期保持的传统:列出每位纽克员工的名字─超过 1.8 万人。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