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55万亿美元的大问题
 作者: NICHOLAS VARCHAVER, KATIE BENNER    时间: 2008年12月09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九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最后一个形象则在暗影中若隐若现,那就是个头庞大但难以辨认的恶魔,名叫信贷违约掉期。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这场金融危机把信贷违约掉期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世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它在一个大多数人闻所未闻、更没几个人搞得明白且无人监管的庞大市场里买进卖出。这会成为下一场灾难吗?

    作者:NICHOLAS VARCHAVER, KATIE BENNER

    假如荷兰怪诞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能活到今天,再创作一幅名为“按揭乐园”的三联画,我们会一一辨认出画面上狂欢的人物及其最终堕入地狱的下场。其中赫然在目的是贪婪和过度负债等恶魔;匆匆而过的是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他们把手里越积越多的债务变成稀奇古怪的证券,还给这些构造复杂的证券起了各种令人不知所云的简称─CDO(债务抵押债券)、MBS(抵押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证券)等─以掩盖隐藏在其中的种种危险。毋庸赘言,我们还会在画中看到那些巧舌如簧的信用评级机构代言人,他们信誓旦旦地向人们保证,这些资产真的有点石成金之奇效。最后,画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不负责任的房利美(Fannie Mae)高管和昏昏欲睡的政客;最后一个形象则在暗影中若隐若现,那就是个头庞大但难以辨认的恶魔,名叫信贷违约掉期(CDS)。

    CDS 绝不是艺术家虚构出来的。在仅仅十年当中,这种不公开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从无到有,发展成了一个规模达 54.6 万亿美元的市场。CDS 是金融衍生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一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这场方兴未艾的金融危机中起关键作用。第一,它们表面上像是为有风险的抵押债务提供“保险”,实际上给房市泡沫中肆无忌惮的行为推波助澜。“假如不允许进行 CDS 交易,公司就会说:‘我无法从账面上剔除这个(风险)。’”马里兰大学法学教授迈克尔·格林伯格(Michael Greenberger)说。此人曾担任过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交易与市场部主任。“假如 CDS 不能继续把风险往下家转移,这些家伙早就半途收手了。发行所有这类东西唯一可以保证的是:‘它们发行出去了。’”

    第二,害怕金融埃博拉病毒可能从运转不灵的机构传染给几十乃至几百家公司─它们全都受到 CDS 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牵连─是监管部门出面救助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的主要原因,后者灾难性的结局本身就是由于它买卖 CDS 合约的亏损导致的。

    如今,对于 CDS 灾难的恐惧仍然笼罩市场。首先,谁也不知道美联储的干预行动会如何层层影响到合约交易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我们还会看到,CDS 市场的两个基本状况─无人监管和几乎没有公开任何内情─也许即将改变。这就给整个局势增添了不确定性。“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们都是上市公司─银行和大公司,却没人真正知道它们在 CDS 合约交易上涉足有多深。”圣迭戈大学法学教授弗兰克·帕特内(Frank Partnoy)说。他曾担任过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金融衍生产品销售员,十年来一直在撰写有关 CDS 及类似产品危险性的文章。“真正令人害怕的是,我们一点内情都不了解。”一家基金对冲基金─Cogo Wolf 资产管理公司的联合经理人克里斯·沃尔夫(Chris Wolf)把这些产品比作天体物理学的几大奥秘之一:“这实质上已经成为金融宇宙里的暗物质。”

    乍一看来,信贷违约掉期并不那么可怕。CDS 只是一份合约:“买方”抛出一个类似溢价的条件,“卖方”则同意在发生特殊情况─如债券到期拖欠兑付─时进行特定支付。如果使用得当,CDS 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比方说,你手里持有债券并且担心发行方无力兑现,购买 CDS 就能抵消你的损失。“CDS 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它可以使金融市场有效地转移信贷风险。”为数不多的几家买卖 CDS 合约的交易公司之一─Creditex 集团首席执行官苏尼尔·希拉尼(Sunil Hirani)如是说。

    由于 CDS 是合约而非证券或保单,它们制作起来很容易:往往只需在电话上交谈 1 分钟或发一份即时通(IM)便可成交。CDS 的许多技术性内容─比如通行的 5 年期限─已经由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确定为行业标准。这就加快了交易过程。你只要做成交易,然后填几份表格,一份 500 万美元─甚至 1 亿美元─的合约就到手了。

    只要有人愿意当交易的另一方,CDS 几乎能担保一切,使之在华尔街成为相当于给名演员利伯雷斯(Liberace)的手以及其他匪夷所思的东西承保的臭名昭着的伦敦劳合社(Lloyds of London)保单。你甚至有可能买到一份即便美国政府违约也照样兑现的 CDS 合约。(请放心,如果我们说即便美国政府破产了,你也大可不必担心收回不了投资。)

    诸位可以猜一猜,华尔街的牛仔们是如何对以下交易机会做出反应的:这些交易(1)可以在 1 分钟内成交,(2)不需要预付现金或只需付少量现金,(3)能够抵御任何风险。哇塞!你简直可以把它想象成影星斯利姆·皮肯斯(Slim Pickens)在电影《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中爬到 B-52 轰炸机没来得及投放的氢弹上时的情景。确实,CDS 的交易额增长之快,就如同核爆炸一样。据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统计,自 2001 年以来,CDS 交易额几乎年年翻番,在 2007 年底达到 62 万亿美元这最后一个高峰后才开始下降,截止今年 6 月 30 日降到了 54.6 亿美元。

    这个庞大的数额需要大打折扣;它只是指所有未偿付合约的面值。但是,这个市场里的许多玩家持有的是相互抵消的头寸。因此,假如每个持有 CDS 的实体都必须在明天兑现合约的话,互相冲抵各自手里的头寸之后,真正转手的钱数额要小得多。不过,哪怕只是 54.6 万亿美元中的一小部分,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信贷冻结和贝尔斯登灾难解释了未偿付 CDS 合约为何在今年上半年下跌的原因─此后的市场状况更是每况愈下。人们普遍持有的 CDS 合约─如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的 CDS─的买卖仍然很活跃,但交易员们说,几乎没人就眼下发行的流动性最高的债券签订新的合约,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没人愿意再拿钱去冒风险,而且没人知道华盛顿今后会采取什么措施、这些措施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没事可做,只能在电视里看伯南克的举动。”一位交易员对《财富》杂志记者说。在他接受采访的那个星期,那位美联储主席正打算赶在国会之前推动救助抵押贷款的行动。)看来,经过将近十年的迅猛增长,CDS 市场就要第一次出现持续性萎缩了。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