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门的创业公司
科美生物:撬动全球诊疗市场 成立时间:2000 年 所属行业:生物制药 在 2008 年完成了第二轮 1,600 万美元的融资后,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美”)创建人应希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变化。创业八年间,他创建的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诊断试剂行业中的领导者。虽然是创业者,但已不是一股独大,“决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要靠股权”。越来越多的高级经理人被引进公司,应希堂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告诉创业元老:“别分心,以贡献论收入。”更让他倍感压力的是,投资方要求将原来 50% 的增长速度提升到 100%。 “学习并不断适应变化,是公司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应希堂说。2008 年,北京科美完成了由美国中经合集团、西门子风险投资基金主导,软银(中国)参与的第二轮融资,此时距离上一轮融资 500 万美元仅仅一年。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环境中,科美凭借其技术驱动的高速增长能力吸引了风险投资:它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微孔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准确性、灵活性和可靠性上接近全球水平,而成本只有国外领先技术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实现了国外领先技术在中国市场的低成本复制。 据统计,中国是传染病大国,仅肝炎病毒携带者就超过 1 亿人。长期以来,国内大医院诊断检测依赖国外公司价格高昂的产品,基层医院只能使用传统的免技术。科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发光技术,色彩丰富,分辨率高,具有高灵敏度,将艾滋病的窗口期从过去的三个月缩短到 20 天左右。针对外资医疗检测小样本、单个、高成本的解决方案,科美开发了批量模式检测技术,一次性样本量高达 160 个,试剂位达到 90个,满足了大标本、多人群的中国医院筛查需要。 创业之初,科美的创业团队就将艾滋病和梅毒检测领域作为突破口。中国的检测设备长期被雅培、罗氏、拜耳、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占据,它们集中在肝炎、肿瘤和内分泌领域竞争,科美的产品填补了空白,它的艾滋病制剂的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短短几年间,科美已经拥有 86 项国家专利,其制剂涉及生化、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近 60 个品种,研发人员接近 30 人。近几年,科美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 15% 投入研发。 创新团队定期与西门子交流,特殊的股权合作,确保了科美向全球顶尖诊断试剂公司引进技术,比如采用技术授权合作的形式,引进纳米微离子技术的 MICT 诊断仪。这台小型诊断仪可以完成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缩短了研发周期和成本。 在两轮融资后,凭借雄厚的资本,科美将加速建立销售渠道和服务团队。“我们的目标是每一家中国的实验室都有一台科美发光仪。”应希堂说。他的措施包括将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团队扩大到 100 人,占到公司员工人数的一半以上。——作者:王亦丁 共合网:国内商家的阿里巴巴 创立时间:2006 年 4 月 所属行业:互联网 共合网的 CEO 周晓极具传奇色彩,因为他与另外三位合伙人郭羽(现为共合网董事长)、林东(绿盛集团董事长)和徐汉杰(联梦娱乐 CEO)最近几年创办的四家公司都拿到了巨额的风险投资。而即使没有商业上的成功,周晓也堪称奇人:他是孔子的后代,谙熟中外历史,书画可以称家,每天睡眠只需 2~4 小时。
共合网CEO周晓 共合网的商业模式起源于林东与郭羽着名的“网游 + 牛肉干”合作,即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的营销模式。据周晓介绍,共合网将变成商家的大联盟,它就是国内商业企业的阿里巴巴。简单说,共合网为那些有门店资源的企业提供一个营销资源置换的平台。其置换原则有三:(1)一笔式置换,即放大你的资源,你捐出自己的资源,可以获得十倍甚至十倍以上于自己的资源;(2)非竞争联盟,即竞争对手不能互换资源;(3)一公里营销,包括两重含义,即置换资源的企业要门当户对,要就近置换。 共合网在杭州、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厦门、北京等城市已经获得了 2 万多个据点,布置了 1.1 万个广告发布机。这些广告发布机目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类似于分众传媒的商业。公司 2008 年实现盈利 4,000 万,收入过亿元。 但是,共合网在 2008 年年初已经停止在商业据点布设自己的广告发布机器。按照周晓的设想,公司直接布设的机器有 2 万台就够了,因为最终还要回到网上。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布机器,只是为了打造样本。摸清置换模式之后,在其他的城市会采取代理的形式,而不是直营,共和网可以收取代理费。因此,公司最终是一个监控公司、轻资产的公司。除了直营的广告费收入、代理的代理费收入之外,共和网还一个收入来源,即商家的会员费收入。周晓说,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已经进入内部测试阶段,2009 年年内肯定会推出。 在周晓看来,掌握了大量商家(广告主)和媒体资源后,共合网还可能成为中立的广告管理公司。显然,它的未来仍有多种可能,但公司通过二轮吸收了五笔风险投资,共计 1,300 万美元,而且已经实现盈利,因此周晓对未来的设计很从容。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轮风险投资进入的时候,四位创始人也追加了 200 万美元的投资,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公司的信心。——作者:周展宏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