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文化不是数字文化─访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符标榜
问:作为全球最大的 IT 公司,惠普拥有最广泛的 IT 产品线,而另一 IT 巨头 IBM 则将其 PC 业务剥离了,做 PC 的公司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似乎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请问惠普中国区的这部分业务目前发展如何? 答:我认为危机对业务的影响要看客户群,因为客户都有硬件、软件和服务的需求。消费市场是最早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中小型企业短期内面临全球的需求下降,因此这些客户也会受到危机的影响。危机对大客户和部分中型客户影响不大,当然也会有一些优先级的调整,前面我已经提到了。 从公司定位来看,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策略。我们认为客户对硬件和服务都有需求,因为客户都需要一个端到端的服务。如果仅仅谈硬件的战略,我们是很明确的,即开放平台。我认为开放平台很重要,因为这么做客户会有很多选择。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包括甲骨文、SAP、微软等,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我们的很多竞争对手也不是只有服务,他们也有硬件,但其硬件不一定是开放平台的。在经济危机时,开放平台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在一个开放平台上,你的整个管理费用会减少。比如,客户要选择一个数据库,他可进行不同的评估,不会被锁定。如果是封闭的系统,服务不是很多人能懂,那服务成本就高了。另外,开放平台的硬件也可以提高与服务和软件的关系。我们确保硬件很容易管理,有一个很强的团队做数据中心,即我们现在不只是卖硬件,还会帮客户设计一个数据中心。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案例。对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如果你不想换位置,我们可以帮你改造,改造后可以节省 30%~40% 的电费。关于下一代数据中心,我们在中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最近赢得了很多大客户的认可。我们不仅是给客户建一个建筑,还帮助他们设计机器怎么摆,考虑到空气的流动,使得用电最节省。中国政府现在提出要节能减排,节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谈硬件,不能只简单地谈硬件,其涵盖的面很广,比如开放平台、设计能力、服务能力。因此,惠普不只是一家硬件的公司,而且是一个方案驱动的、高服务水平的、创新的公司。确实,我们拥有具备深度、广度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向客户提供绿色、高效的方案,帮助客户应对经济危机;更能在经济复苏时,成为客户抓住发展机遇的强大动力。 还有一点,可能大家没有认识到。前几年,惠普收购了将近 30 家软件公司,其中包括世界上非常着名的软件公司,比如 Opsware─一家数据中心自动化公司。以前,一个应用,如果要改,可能要把所有有关联的软件都打补丁。现在,通过 Opsware 流程,我们可以在一个地方把所有补丁都做完。这省了非常多的时间,效率很高。我们还收购了一家叫 Mercury 的测试公司。以前上完系统做测试,是非常麻烦的事。现在我们选一个流程,把这个流程模拟到客户的真正环境,确保他们在上线后这些系统能应付面临的压力。 让我们总结一下。其实,今天惠普有硬件、软件、服务,但惠普不是一家硬件驱动的公司,而是一个业务科技(Business Technology)驱动的公司。我们说的业务科技,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适应性 IT 基础设施,就是说客户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搭配的软件。这么做能减少成本,因为平台是开放的,客户有选择性,所以成本会低。第二,我们的业务科技软件能帮助客户降低风险。因为自动化之后,管理比较容易,能更早发现问题。第三,我们有 NeoView。NeoView 就是管理客户的信息,我们有很多软件、方案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帮助他们更快地做决定。 问:我看到你们提出了一个绿色 IT 方面的解决方案,企业责任、环境保护等也是我们杂志非常关心的主题,能否介绍这个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效果? 答:讲到绿色,我们有很长的历史、很多的案例。比如,我们的每一个数据中心设计都体现了绿色的概念。我们在公司内部做完 IT 整合后,数据中心每年将减少 60% 的能源消耗。在中国国内,虽然我不能透露公司名称,但我们帮助很多网站设计了巨大的数据中心,都是 4~5 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了可扩展性和节能的功能。对一些电信公司,我们帮助进行了改造,这些改造工作一般在 12 个月到 18 个月就能收回投资,这是我们可以承诺的。第二,我们很关注流程。我们可以帮助客户进行流程策划,在哪里安什么解决方案,客户可以衡量。这是我们现在能做的,而且非常有信心,已经做过好几十个这样的方案。第三,绿色要从源头抓起。惠普从产品原料、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就开始考虑绿色、环保了。1992 年,我们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我们有一些扫描仪,整个产品 90% 以上采用了可回收的材料。惠普现在制造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能源之星”认证过的。我们把绿色的概念植根在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比如,我们公司每天中午关灯一小时,每天都要检查。我们有一个 Halo 协同工作室,类似于视频会议室,但不是一般的视频会议室,它可以模拟面对面的业务会议,可实现全球面对面沟通,能大幅降低差旅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碳排放。这个概念在中国推行虽然还需要一点时间,但已经发展得非常快了。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