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先苦后甜
 作者: Allan Sloan    时间: 2009年07月1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四十九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美联储怎样才能为纳税人在将来节省一大笔钱?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美联储怎样才能为纳税人在将来节省一大笔钱?

    作者:Allan Sloan

    最近,金融手段已经落伍了。同样,为了长久的收益而暂时忍受痛苦,也不为大家所认同了。但是,为了庆祝报税日(这一天我们全都要向山姆大叔还钱),我在此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美国财政部应该跳一段华丽的金融舞,虽然此举现在会有损于纳税人,但可以在将来为纳税人节省一大笔钱。

    政府该如何做呢?在金融界恢复理性、利率上涨之前,出售长期国库券,以便尽可能多地借贷资金,而不是继续出售那些现在可以帮我们节省利息但有可能在将来消耗我们大笔资金的短期证券。


插图:Richard Mia

    具体情况如下。财政部以眼下的利率贷款 30 年,其年利率大约是 3.6%,可是贷款 30 天的利率只有 0.2%,半年是 0.4%。因此,如果你考虑的是短期的联邦预算赤字,那么你以短期利率而不是长期利率借贷 1 万亿美元,那么每年可以节约 300 多亿美元。[没错,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万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自从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开始对过多的联邦盈余的前景感到担忧以来的 10 年里,公共金融恶化到了什么程度。]

    但短期借贷的问题是,你必须让它们滚动起来─这是商业术语,也就是再贷款。相反,如果你贷款 30 年,那么几十年内你都不用再融资。

    短期利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它控制短期利率─已经把它下调至几近于零的水平,以便使经济复苏,并且为病入膏肓的金融机构提供廉价资金。此外,惊慌失措的投资者认为国库券是避风港,所以纷纷购买。

    不过,这一切终有一天都会停止。为我们的预算赤字和贸易逆差提供融资的世界其他国家将发现,购买财政部的低息证券是骗傻瓜的把戏。

    所以,我们不难预测,几年之后短期利率将在 4% 左右,5 年期国库券的利率在 6% 左右(目前是 1.7%),而 30 年期国库券的利率在 7% 以上。

    所以,今天以出售中短期证券来省钱的办法,会让我们在将来需要让这些贷款滚动起来的时候付出沉重代价。

    接下来的这个问题能够预示未来的灾变:如果我们举办一场国库券拍卖会,以便让债务滚动起来,但却没有足够多的买家光临,那会怎么样呢?这看起来似乎很牵强,但英国财政部最近举办的拍卖活动就以失败告终。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镑一直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货币,就像现在的美元一样。

    至于中国为了支持出口,必须不断购买美国证券(它已经吸收了 1 万多亿美元的美国政府证券),以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这种想法又如何呢?哦,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

    事实上,如果让我向中国政府提建议的话,我会提议它把大部分国库券抛给联邦储备委员会,它为了保持低利率正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库券。随后我会拿换回的美元去购买石油、煤等自然资源储备。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表明国库券会套牢长期资金的看法了。去年 10 月,我建议我们立即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借出 7,000 亿美元。当然,我们并没有那么做。尽管短期利率从那以后便急剧下跌,可 30 年期的利率却没有。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我数次试图联系财政部,与他们讨论其债务融资战略,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我怀疑我会再次听到多年来反复听到的回答:当财政部按照需要借贷并且没有努力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上风的时候,对纳税人来说最好的结果就会出现。

    但是,鉴于我们的公共财政目前所处的糟糕状况,我不会把我的财务前途寄托在这种战略上。而且我肯定不会让我的子孙把他们的未来寄托于此。但这却是我们正在做的。我担心这场赌博我们有输无赢。太可怕了。说到这儿,得说一句:报税日快乐!

    译者:钱志清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