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巴菲特开上电动车
 作者: Marc Gunther    时间: 2009年07月1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四十九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他为何信赖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和一位喝下了自家生产的电瓶液的首席执行官?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如今,比亚迪公司下属的 11 个工厂雇用了 13 万员工,其中 8 处在中国,另外 3 处分别在印度、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公司在美国的业务规模很小─在伊利诺伊州埃尔克格罗夫村设有一个市场营销点,就在摩托罗拉公司附近,大约有 20 名雇员;另有 20 人左右在旧金山搞销售,地点离苹果公司总部不远。比亚迪公司为摩托罗拉公司生产其大约 80% 的锋彩(RAZR)系列手机,同时还生产用于苹果公司(Apple) iPod 和 iPhone 的电池,以及低成本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电池─包括由尼葛洛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设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非营利机构─“每个孩子一台笔记本电脑”分销的那种型号。公司营业收入在过去 5 年的年均增长率为 45% 左右,2008 年达到 40 亿美元。

    巴菲特买下比亚迪的股份,打破了他自定的好几条准则。“我对手机或电池一无所知。”他承认。“我也不懂汽车原理。”可是,他又说:“查理·芒格和戴维·索科尔都是聪明人,他们懂这些。况且毫无疑问的是,比亚迪自 1995 年以来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还有一件事令他感到放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初打算买下比亚迪公司 25% 的股份,但王传福拒绝了。他虽然希望与巴菲特开展业务上的合作─据他所称,以此提高自己品牌的声誉,打开进军美国的大门─但又不愿让比亚迪股份的出让比例超过 10%。“那人不愿意卖掉自己的公司。”巴菲特说。“这是个好迹象。”

    我们在深圳迷路了。我飞了 8,000 英里去见王传福,但在去采访他的路上,司机把车停到一条尘土飞扬的公路旁,一边用广东话大声地打电话,一边飞快地在 GPS 导航仪触摸屏上写汉字。坐在我身后的公关小姐满脸愁容。“GPS 不管用。”她说。“新建的公路太多了。”

    这不能怪司机或导航仪(后者很可能就是在附近什么地方生产的),因为深圳是全球电子工业的制造中心,你用的手机、数码照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很可能就是在这儿生产的。与香港隔河相望的深圳是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城市,而大多数美国人却无法在地图上找到它。它也是最像美国的中国城市,因为这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到这里来寻找更美好的生活。

    邓小平在 1980 年指定深圳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允许在此发展资本主义之前,这里只是个小渔村。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扩展的巨型城市,人口达到 1,200 万至 1,400 万,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在像比亚迪开办的这类庞大厂房里辛苦工作,每月工资只有大约 1,300 元人民币,相当于 190 美元。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比亚迪的新总部─那是一座银色办公楼,放在硅谷也很相宜─后,我被带去参观公司的“展览馆”,里面展示了公司的产品及其短暂历史的每个重要阶段。随后,有人把我领到会议室,桌上摆放苹果、香蕉和樱桃西红柿。王传福坐到我对面的椅子上─他现年 43 岁,个头不高,头发乌黑,戴眼镜─开始通过译员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刚创办比亚迪公司时的野心并不大:打进由日本人称雄的电池业。“从日本进口的电池很贵。”他说。“还要付进口税,交货周期也很长。”他研究了索尼和三洋的专利,把它们的电池拆开,了解其制造原理。他说,那是个“经历了大量试验和失败的过程”。(后来,索尼和三洋公司指控比亚迪侵犯其专利权,但没有成功。)

    比亚迪公司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是王传福做出雇用农民工取代机器的决策之后。过去在日本进口组装线上使用每台价值 10 万美元以上的机械臂的地方,公司代之以成百乃至上千个工人,从而降低了成本。

    “我第一次参观比亚迪下属工厂时感到十分震惊。”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香港分部一位高科技业分析师丹尼尔·金(Daniel Kim)说。金此前参观过日本和韩国的全自动生产线。“那里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为了控制质量,比亚迪把每道工序分解成基本任务,并且实行了严格的检验程序。根据哈佛商学院对该公司的一项案例研究,到 2002 年,比亚迪已经成为三大可充电(锂、镍和镍镉电池)技术生产领域中的全球四大制造商之一,在中国则是首屈一指。而且王传福强调,与索尼和三洋不同,比亚迪从未面对过召回电池的情况。

    负责调度公司大量劳动力的是一大批管理人员,以及发明和设计产品的工程师。如今,该公司雇用了大约 1 万名经过专门培训的工程师─参加这些培训项目的人中,有 40% 左右不是自行离开就是被解雇;另外还有 7,000 名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正在接受培训。王传福说,这些工程师都来自中国最好的高校。“他们是人才中的精英。”他说。“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个个都不甘示弱。”比亚迪之所以雇得起这么多工程师,是因为这些人的月薪只有 600 至 700 美元左右;此外,他们还能享受公司福利,住在公司补贴的公寓小区中,在公司餐厅里吃到便宜的饭菜。“他们基本上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都吃、住在公司,连喘气和思考都在公司。”一位研究过比亚迪的美国管理人员说。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