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作者:胡 泳 温家宝到哈佛大学演讲时曾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以相辅相成。”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差别,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发展道路。这个着名命题出自《国语·周语》,是对“和”与“同”这对范畴的最早探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则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 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司徒郑桓公面对王朝统治风雨飘摇,与史伯讨论天下大势与全身之道。史伯指出,西周将灭,就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去直言进谏的正人,而信与自己苟同的小人。他第一次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指不同事物或构成事物的不同元素,而这些不同事物或元素的差别共存或有机结合就是“和”。而“同”则是简单的同一,是相同事物或元素的机械累加。“以他平他”,是以相异和相关为前提的,相异的事物相互协调并进,就能发展;“以同裨同”则是以相同的事物加,其结果只能是窒息生机,世界也将无以存续。 史伯可谓那个年代的最顶尖知识精英,也是统治阶层中具有远见的开明人士,他的话对君侯而言堪称振聋发聩: 唯有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如果“去和而取同”,就会“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以此治国,就会排斥异己、独断专行,离灭亡就不远了。反之,和而不同,则天下“和乐如一”,将臻于政治开明、社会和谐之境界。可见和、同之辨,天下祸福兴亡所系焉,君侯不可不察。 到春秋中晚期,着名政治家晏婴与齐景公对此又进行过一番讨论。晏婴拜见景公时,景公对他说:“唯据与我和。”“据”指的是齐景公的侍臣,姓梁,名丘据。晏婴说:“梁丘据不过是求‘同’而已,哪里谈得上‘和’呢?”景公问:“‘和’与‘同’难道还有什么不一样吗?”这引出晏婴的一大篇议论。他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其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 晏婴这是在尖锐批评说,巧言令色、一味讨好齐景公的大臣梁丘据之言行绝非“和”,只能叫做“同”。他解释道,“和”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百姓没有争斗之心……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能听得下去?不应当同一的道理,就是如此! 晏婴认为,“不同”是事物组成和发展的最根本条件。例如做菜,油盐酱醋必须“不同”,才能成其为菜肴;音乐,必须有“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等“不同”,才能“相济相成”。这与史伯从五声、五味出发阐发“和”与“同”是完全一致的。可见,君臣关系中应当遵循“贵和去同”的原则,是优秀政治家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共识。 此后,“和而不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明确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经孔子的这番提炼,“和而不同”成了儒家划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标准。这里,“和而不同”是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而提出的,意思是君子讲和谐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才盲从附和而不讲和谐。朱熹《论语集注》:“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近人康有为曾就朱熹的思想发挥道:“盖君子之待人也,有公心爱物,故和;其行己也,独立不惧,各行其是,故不同。小人之待人也,媚世易合,故同;其行己也,争利相忮,不肯少让,故不和”(《论语注》,中华书局 1984 年 1 月第 1 版,第 202 页)。 弄清了“和”与“同”的真实含义,就不难理解其在治理上的意义了。王德颖先生说:“人们常说,举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为政者要像高明的厨师一样,把各种原料和作料加在一起,过则泄之,轻则济之,恰到火候,烹调出大羹之遗味。为政者又要像指挥大师,发挥每一件乐器的最佳音色,疾之徐之,抑之扬之,演奏出和谐动人的交响。但要做到和,就必须有胸襟、有气度、有高超的技艺,兼听则明,有容乃大,甚至容得下乖戾逆耳之音,然后刚柔相济,以成其政;如果偏听偏信,惟朋党之言是从,那就有阿比之意,是同而不和了。”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联系方式:yhu@vip.sina.com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