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2010年投资展望
 作者: 周展宏    时间: 2009年12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经济是否已经走出谷底,在 2010 年步入上升通道?展望下一年,又有哪些投资机会?三位投资专家为您作出深度分析。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通货膨胀

    斐思伟:我觉得在 2010 年底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在的情况可一分为二:一方面,工业制成品从前是过剩的,所以制成品的价格还在下降,在中国也是如此;但是,那些还没有生产的产品已经呈现了通胀的趋势,像交通、食品价格都在上涨,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也在上涨,这些都是会导致通胀的因素。另外,国家的经济恢复以后,企业用人的增加也会导致工资上涨。从未来一年的绝对值来看,通胀还会比较低,但明年这个时候中国的通胀会上升(本次采访在 9 月中旬——编注),如果到 2011 年供需关系仍不能平衡的话,通胀还会加速。

    谢柳毅:我觉得人们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可能存在误区。中国的 CPI 没有包括房产、资源和商品,只不过包括了日用品和消费品。所以,在真正的需求出现之前,CPI 不会上涨,大家毕竟不愿意买太贵的日用品。而当算上房产和资源的价格——房价今年就上涨了很多——时,通货膨胀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我觉得,在考虑通胀时,要用全面的加权平均去衡量。日用品价格的上涨还是需要时间。在美国,人们需要还债、存钱、再消费;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粮食的价格控制很严格,鲜有大幅度价格上调的情况。我个人的理解是,通货膨胀是广义上的,包括各个方面产品的价格上涨。今年,房价、汽油等等实际上涨了很多。

    杨锐:大家现在都通过 CPI 指标来看通货膨胀。但 CPI 主要是传统的食品等日常消费,没包括资本和商品市场。比如,今年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都涨了一倍,CPI 就没算。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FPI(Financial Product Index),即金融产品价格指数。现在的家庭,传统的饮食消费等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是理财、投资等。虽然永远找不到一个最科学的指标,但 FPI 比 CPI 更接近中国的真实通货膨胀情况。

金融危机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谢柳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相当大。我觉得有两点要讲一讲。第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危害程度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一开始,我们以为美国亏损的钱就那么一点,减去了就没事了,没想到连锁反应是那么巨大,蝴蝶效应太强了!第二,在这种危机中,我们学会了怎么保护自己,怎么生存。我们用空头对冲来保护自己。2008 年上半年的时候保护得不够,下半年就好一些了,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我们基金的净值还增长了一点。有一阵子,我们做的是净空头,一方面大量增加持有的现金,另一方面空头大于多头,这是原来从来没有做过的。

    对我们来说,教训也主要是两点:第一,要对经济危机高度重视和高度敏感;第二,要学会保护自己,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我们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危机,还能生存下来,实属不易。要知道,很多有经验的外国基金都没能生存下来,而今年我们还获得了 100% 的收益率。当然,净空头是有风险的,要把对冲、净空头和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结合不好会起到反作用。

    杨锐: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投资策略很有影响。以往的基金经理是以“自下而上”选公司为主。但最近三年来,大家发现“自下而上”挑股票隐含一个条件,就是整个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的。也就是说,以往 30 年,全球的货币制度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通货膨胀相对稳定,利率没有达到什么极端的水平,汇率也没有大幅度的波动(除了少数的状况之外,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因此,企业家在这种稳定的状况下对未来也有了比较稳定的预期,包括招聘、研发、投资等。但是,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所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影响,具体表现在企业家们也开始关注宏观政策。彼得·林奇曾说过一句很绝对的话,即他每年只花 15 分钟考虑下一年的宏观经济情况,其他时间都花在调研公司上。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这是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

    其次,现在大家已经把从上到下看问题逐渐纳入自己挑选公司的过程中,也就是从上到下的投资方法现在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再次,我觉得,关注宏观经济,在新的均衡形成之前可能一直都会很重要。

    最后,在国内,关注宏观的方面对投资更加重要。巴菲特说过他选择股票的三条原则:第一,行业;第二,企业的管理层;第三,估值。对于第一条,我的理解是形势比人强。在中国,大部分企业所依赖的行业环境都由政府而不是市场决定,比如金融、能源、钢铁、电讯等,都是这样,只有消费、零售和高科技这样的行业是完全市场竞争的。

2010年的投资主题

    谢柳毅:我觉得有两个主要的主题——通货膨胀和经济复苏。今年,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下半年有一些数据在变好,但速度没有人们预期的快。至于这个复苏什么时候能加快,现在还不太清楚,我想今年不会实现,可能得等到明年。由于市场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的增长需要一个过程。通货膨胀对资源价格的传导性影响是最大的,流动性则对房地产的推动是最快的,而传导到制造业,就需要一个过程了。

    经济复苏的条件有二:第一,人们的需求有真正的增长,而不是受流动性推动的那种短暂性的增长。这需要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包括利润。举个例子,比如美国人,他们要先偿还债务,之后还要存钱——积累财富,他们的消费观念现在改变了,所以等到他们存够钱再消费,消费需求爆发,需要一些时间。比如美国对房地产的需求反弹,就并不迅速。今年的股市,上半年是流动性推动,下半年是通货膨胀推动,到明年可能靠经济复苏这个主导力量来推动,这是我的猜测。我希望经济复苏推动股市。

    除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复苏,还有两个主题:经济新趋势下的行业和企业,如低碳经济、新能源等;与经济周期弱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比如医药、食品、高科技等。重点还是前两个主题,但它们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只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像资源类企业在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受益。目前来看,资源类企业受益多些,而资源类包括房地产企业。

    杨锐:我看好明年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和通货膨胀预期下的硬资产,也看好由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引发的高端产业,比如高端房地产和消费。

    目前,中国经济转向以内需为主,而外部环境也逼我们必须转向内需。可是,内需从 90 年代初起到现在讨论了十几年,它的确在平稳增长,却没有太大的超越。究其原因,一是居民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大部分的收入分配到了国家和企业的账户里。二是医疗卫生改革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中国老百姓存很多钱,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消费的预期不是很明朗。三是教育成本太高。这些都抑制了消费。当然,这些在将来都会有改进,但这个改进是一个需要逐步推进的过程,并且需要很长时间。

    这都是一些传统的想法。那么,到底有什么新的想法呢?今天(采访时间是 10 月 30 日——编注)是个重要的日子,创业板开市。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前中国经济 90% 都靠银行间接融资,另外 10% 则靠股票市场融资,因此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很小。中国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能不能创造一些东西呢?比如,企业家创业的激情。原来上市的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现在中小板、创业板都有好多的民营企业。各行各业的一些人都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价值放大,比如演员黄晓明一下子就成了亿万富翁,这产生了很大的激励效应。你会发现,你隔壁的一个人因为做好了本职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承认。今天,创业板至少已经创造出 1,000 个千万富翁了吧?通过资本市场来带动消费,可能是一个新的角度。

    再者,我们昨天也学习了尚福林主席(中国证监会主席)的讲话,未来资本市场要起到很大的作用,明年要在适当的时候推出股指期货。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要审视未来。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另外,更要关注货币经济创造的财富,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比较动荡的时候。我并不同意某些关于货币经济的胡编乱造的书。但是,一个大国的崛起和衰落,国家实力的对比会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这是很重要的方面,比如现在人民币的升值。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