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直在疯狂购买自然资源。现在,他们的口袋里有 2 万多亿美元,将收购目标转向了汽车生产商、高技术公司和房地产。接下来,他们要冲谁去?
作者:Bill Powell
你一定会认为,富油国尼日利亚的统治者近来不会太高兴。永无休止的游击战困扰这个国家,令它的石油产量降到潜在产能的三分之二。但现在,尼日利亚又在颁发它最高产的几个油田的开采许可证了。此时,冒出了一位让来自西方的石油巨头─壳牌(Royal Dutch 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道达尔(Total)─十分紧张的竞争对手,尼日利亚政府十分高兴。中国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之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想要拿下部分开采权。实际上,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想得到这个非洲国家至少六分之一的石油产量。显然,中海油不是来随便玩玩的。尼日利亚总统的经济顾问塔尼姆·雅库布(Tanimu Yakubu)对《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说:这家中国公司“(为获得开采权)提供的实际价格是当前开采商的数倍”。接着,他又挑逗似地补充了一句:“我们喜欢这种竞争。”
尼日利亚 [还有刚果(布)、巴西、哈萨克斯坦,等等] 的石油,伊朗的天然气(见附文),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从本世初起,中国就开始在全球各地大肆搜寻自然资源,现在则前所未有地起劲。仅在 2009 年 9 月,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就抛出了将近 10 亿美元,买下了哈萨克斯坦的一家石油天然气公司─JSC KazMunaiGas Exploration Production─11% 的股权。10 月初,中投又拿出 8.5 亿美元,收购了香港商品交易巨头来宝集团(Noble Group)14.9% 的股份。今年初夏,中国建设银行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提供了 100 亿美元的贷款,资助其在巴西的深海区域勘探石油。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海外收购上已经花掉了大约 1,150 亿美元。由于坐拥巨额外汇资金(2.1 万美元,还在增加),中国渴望寻找除美国国债之外的(一切 )收购目标。2008 年,中国海外投资翻了一番,由 250 亿美元增加到 500 亿美元。没错,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去年的海外投资达 3,180 亿美元。但是,从很多方面看,中国才刚刚开始,而且绝不会很快停下来。
尽管中国目前的重点仍然主要放在经济的驱动力─自然资源上面,但已经在缓慢而明确地扩大投资范围。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企,都开始在发展中国家之外寻找资产。中国人已经买下了外国银行、公用事业公司、半导体企业的股份(见图表)。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来说,这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步。在 21 世纪头十年,中国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接下来的十年,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资本输出国。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纽约的一家咨询公司)不久前推出了一份中国海外投资与资本研究报告,报告作者之一荣大聂(Daniel Rosen)说:“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海外直接投资是关键的下一步。”
有多关键?中国循环利用通过贸易顺差赚来的美元,是“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关键。人们都知道,中国必须这么做。它储蓄过多,消费太少,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眼下,国内经济的活跃─2009 年上半年增长近 8%─是依靠国有银行货款的巨幅增长及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开支推动的。两者均不可持续。实际上,中国的决策者已经开始控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不要搞错,北京在 2009 年的促增长手段不管从远处看多么惊人,终究是不正常的。在这一阶段的危机过后,政府别无选择,必须直面提高家庭收入和个人消费的必要性。
跟其他措施一样,这一宏观调整需要有更坚挺的人民币来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更值钱的货币也使外国资产更加便宜,推动中国公司做出收购的决策,对中国公司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成为世界工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差不多已经到头。正如顾问荣大聂所说,“很多中国公司在国内已经发展到头了。”中国公司不需要投资和经营向耐克(Nike)卖运动鞋、向美泰(Mattel)卖玩具或是向玛格内(Magna)卖汽车零件的工厂。用咨询顾问的术语说,他们需要向价值链的上游挺进。
中国人购买外国公司股权(或将公司买断)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很少有公司具备在美国或欧洲运营的经验。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是制度和法律环境,还是审计制度、消费安全标准,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痛苦最少的切入模式自然就是直接收购。比如,2005 年,计算机生产商联想收购 IBM 公司的 PC 业务,这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大陆企业高调收购美国公司的案例之一。当时,联想在国内的 PC 市场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海外仍鲜为人知。收购立刻改变了这一状况。自那以后,联想便努力保持国际化公司的形象,不再是一家中国本土企业了。
这一过程在中国称为“走出去”战略,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但不可忽视的是,势头正在形成。以总部位于杭州(上海南面)的雄心勃勃的私有企业吉利(Geely)为例。其首席执行官桂生悦在 9 月份说,公司有意从福特(Ford)手中收购沃尔沃(Volvo)汽车业务。这笔交易也许不会发生(沃尔沃的管理层给吉利的想法泼了冷水),但我们不应忽视,一家值得信赖、渴望收购海外成熟大品牌的中国公司所表现出来的意愿。这是通向未来的路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