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人才当先行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方式 造就国际化人才,需要商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国内企业在成立之初很少有国际化思维,许多是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才认识到国际化的重要。为了国际化,联想换了企业 Logo,并有意识地把人才送到国外培养。华为也是在后来才体会到国际化的重要性,于是在产品设计时就针对全球市场开发。现在,国际化乃至全球化已经成了众多中国本土企业的共识。有些企业,比如万科,虽然还没有遇到什么国际化问题,但也为国际化做准备。从两三年前开始,万科就有意识地把高管人数配置得相对宽松一些,然后分批把一些高管派到国外学习。 巴黎 HEC 商学院院长伯纳德·韩玛南索体会到了欧洲公司国际化的经验:那些已经有国外经验(如在外国公司或大学工作学习过一年以上)的人更加有机会发展其国际化管理生涯。不仅如此,他们在陌生商业文化下快速适应的能力,往往容易使他们脱颖而出并成功完成国际任务。超越国界是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就是心理上的跨文化障碍会随新的国际项目的进行而快速消失。 培养国际化人才,商学院无疑是主力军。北大国际(BiMBA)国际项目部主任刘芊说,只有比较国际化的商学院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北大国际(BiMBA)的全日制班里有 40% 的外籍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环境,再加上全英文授课,学习过程成了一种多文化的磨合和碰撞。 说到国际化,清华大学可谓中西文化荟萃一堂。清华经管学院除特聘一些世界知名教授授课外,还与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沃顿商学院、巴黎 HEC 商学院等著名商学院开展师资培训合作项目,派教师去进修学习。清华经管学院 2009 年入学的 120 名国际 MBA 项目学生中,来自 16 个国家的海外学生占 44%。该项目学生在清华就读一年后,还可以申请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巴黎 HEC 商学院双学位。同时,MBA 项目每年定期前往日本、印度等国家进行海外学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经历,开拓国际化视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 EMBA 项目还于 2007 年携手 INSEAD 商学院合办清华\u2013INSEAD EMBA 双学位项目,面向全球培养国际化人才。 巴黎 HEC 商学院除跟清华经管学院合办 MBA 双学位课程外,还在北京和上海开办 EMBA 项目,后者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及信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近年来招收了许多国际学生,他们跟国内学生一起学习。殷志文说,这些学生会针对某些问题一起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跨文化环境。学院还从国外聘请教授,并使用国际化案例。2002 年,复旦管理学院跟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合作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的排名都在全球前十位。2008 年,它又与韩国高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 MBA 项目合作,三地同时招收学生。前三个学期分别在复旦大学、高丽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上课。该项目的学生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新加坡,并由三所商学院的教授授课,学生们可以体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授课风格,对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能力帮助很大。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更进一步。何志毅说,安泰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设计一个 EMBA 项目,准备 2010 年秋季推出。项目的师资除了学院自己的教授外,还将聘请一些跨国公司的高管来上课。生源基本不包括外国投资企业,只针对从中国本土走出去的跨国公司。 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是商学院一家的事情,北大国际(BiMBA)的杨壮说这需要企业、社会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有些国人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容易形成一些固有的文化和思维,会与世界上一些基本价值观和理念存在差异。在打造国际化人才过程中,我们要有为原则而奋斗、为事业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讲究诚信,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个国际化人才必备的素质。在此过程中,所有企业和商学院都应该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思考和创新。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