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芬欧汇川的森林故事
 作者: 章劢闻    时间: 2010年04月28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六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将生物和森林工业的科技相结合,从可再生和可回收的原料中创造新的附加价值。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芬欧汇川集团位于中国常熟的纸品加工区

    于尔基·奥瓦斯卡(Jyrki Ovaska)春节刚过几天就从芬兰赶到中国会见客户。他此行准备的讲稿第一页提到了“第六次工业革命”。他认为,延伸至2020年的新工业革命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从2008年开始,奥瓦斯卡就在芬兰芬欧汇川集团(UPM)担任纸张业务部总裁。他将现在的芬欧汇川称为“biofore”公司,这个新词来自于英文词“bio”和“forest”,意指将生物和森林工业的科技相结合,从可再生和可回收的原料中创造新的附加价值。

    造纸业目前正经历着巨大的压力和变革。造纸的核心原料如木材和化学品的价格一路上升,而纸张的价格上涨难以消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造纸公司又没有掌控定价权。所以,现实逼迫背靠北欧森林生存的企业开始寻找未来的方向。近两年来,奥瓦斯卡所在的芬欧汇川集团在加拿大甚至在芬兰本国关闭了部分造纸工厂。

    四年前,芬欧汇川在其位于常熟的纸厂设立了亚洲研发中心,核心任务之一是生物炼制(bio-refinery)。奥瓦斯卡说,“我们会投资生产新的制浆设备,利用农作物残留物比如秸秆作为原料。”他提到的这种措施,其实是中国很多纸厂普遍的做法,因为中国森林资源有限,木材短缺,造纸多采用稻草、麦草、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本质上与中国传统的造纸术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据中科院的资料显示,中国的造纸厂约70%都是年产量在一万吨以下的小型草浆造纸厂,制浆工艺多采用蒸煮,所产生的造纸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奥瓦斯卡对中国同行的现状颇为了解。“由于他们采用的是陈旧的技术,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关闭了大量这样的污染严重的纸厂。”他指出,芬欧汇川正在与中国政府合作研发,让同样的原料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下加工利用。“我们用的原料相同,但环保的水平将完全处于不同的两个档次。”

    至于研发的进度和具体的做法,奥瓦斯卡还没有透露。但是,芬欧汇川的资料显示,公司2008年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技术:以松树为制浆原料,以臭氧从废水中分离有害物质。同时,采用中科院资料中提到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可以让部分废液中包含的钾元素成为肥料。

    “我们来中国做这些,是因为这里有原料,有市场,也有技术差距。”奥瓦斯卡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读大学时的专业是造纸技术和商业管理。当时,作为年轻的芬兰人,他对专业的选择非常慎重,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是“如履薄冰”。不过他知道,制浆造纸工业对芬兰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最吸引他的是造纸业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可以结交世界各地的人们。这不仅让奥瓦斯卡做出了最初的选择,也让他至今享受着自己的工作。

    中国虽然发明了造纸术,但芬兰这样的国家却先于中国把造纸与商业管理、环境保护等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很多像奥瓦斯卡这样的有管理能力和专业眼光的行业开拓者。他大学毕业的时候,芬兰有十六七家造纸企业,而现在只剩下四家。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系列行业并购。最开始是在芬兰国内,最后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当他加盟时,芬欧汇川还只是一家小公司,经过几次并购后,1996年诞生了现在的芬欧汇川集团。

    如今,奥瓦斯卡每年来中国三次,与本地的客户和政府官员等交流,希望籍此形成对中国市场直观的印象,以帮助他作出决策。最近在上海接受《财富》(中文版)专访时,他提到了纸张生产过程已经达到的很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环保方面纸媒体并不输给电子媒体。

    有报道称,谷歌搜索背后的数据中心能耗巨大,相当于几个城市的用电量总和。据哈佛大学亚历克斯·魏斯纳-格罗斯(Alex Wissner-Gross)博士发表的研究显示,每15次互联网搜索,就相当于一份报纸的碳排放。而芬欧汇川的数据显示,一份周刊全年的印刷的碳排放,只相当于一辆汽车行使25公里。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