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欧汇川的森林故事
于尔基·奥瓦斯卡(Jyrki Ovaska)春节刚过几天就从芬兰赶到中国会见客户。他此行准备的讲稿第一页提到了“第六次工业革命”。他认为,延伸至2020年的新工业革命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从2008年开始,奥瓦斯卡就在芬兰芬欧汇川集团(UPM)担任纸张业务部总裁。他将现在的芬欧汇川称为“biofore”公司,这个新词来自于英文词“bio”和“forest”,意指将生物和森林工业的科技相结合,从可再生和可回收的原料中创造新的附加价值。 造纸业目前正经历着巨大的压力和变革。造纸的核心原料如木材和化学品的价格一路上升,而纸张的价格上涨难以消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造纸公司又没有掌控定价权。所以,现实逼迫背靠北欧森林生存的企业开始寻找未来的方向。近两年来,奥瓦斯卡所在的芬欧汇川集团在加拿大甚至在芬兰本国关闭了部分造纸工厂。 四年前,芬欧汇川在其位于常熟的纸厂设立了亚洲研发中心,核心任务之一是生物炼制(bio-refinery)。奥瓦斯卡说,“我们会投资生产新的制浆设备,利用农作物残留物比如秸秆作为原料。”他提到的这种措施,其实是中国很多纸厂普遍的做法,因为中国森林资源有限,木材短缺,造纸多采用稻草、麦草、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本质上与中国传统的造纸术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据中科院的资料显示,中国的造纸厂约70%都是年产量在一万吨以下的小型草浆造纸厂,制浆工艺多采用蒸煮,所产生的造纸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奥瓦斯卡对中国同行的现状颇为了解。“由于他们采用的是陈旧的技术,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关闭了大量这样的污染严重的纸厂。”他指出,芬欧汇川正在与中国政府合作研发,让同样的原料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下加工利用。“我们用的原料相同,但环保的水平将完全处于不同的两个档次。” 至于研发的进度和具体的做法,奥瓦斯卡还没有透露。但是,芬欧汇川的资料显示,公司2008年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技术:以松树为制浆原料,以臭氧从废水中分离有害物质。同时,采用中科院资料中提到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可以让部分废液中包含的钾元素成为肥料。 “我们来中国做这些,是因为这里有原料,有市场,也有技术差距。”奥瓦斯卡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读大学时的专业是造纸技术和商业管理。当时,作为年轻的芬兰人,他对专业的选择非常慎重,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是“如履薄冰”。不过他知道,制浆造纸工业对芬兰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最吸引他的是造纸业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可以结交世界各地的人们。这不仅让奥瓦斯卡做出了最初的选择,也让他至今享受着自己的工作。 中国虽然发明了造纸术,但芬兰这样的国家却先于中国把造纸与商业管理、环境保护等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很多像奥瓦斯卡这样的有管理能力和专业眼光的行业开拓者。他大学毕业的时候,芬兰有十六七家造纸企业,而现在只剩下四家。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系列行业并购。最开始是在芬兰国内,最后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当他加盟时,芬欧汇川还只是一家小公司,经过几次并购后,1996年诞生了现在的芬欧汇川集团。 如今,奥瓦斯卡每年来中国三次,与本地的客户和政府官员等交流,希望籍此形成对中国市场直观的印象,以帮助他作出决策。最近在上海接受《财富》(中文版)专访时,他提到了纸张生产过程已经达到的很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环保方面纸媒体并不输给电子媒体。 有报道称,谷歌搜索背后的数据中心能耗巨大,相当于几个城市的用电量总和。据哈佛大学亚历克斯·魏斯纳-格罗斯(Alex Wissner-Gross)博士发表的研究显示,每15次互联网搜索,就相当于一份报纸的碳排放。而芬欧汇川的数据显示,一份周刊全年的印刷的碳排放,只相当于一辆汽车行使25公里。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