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要抑制住个人职业上的虚荣心”
——访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尹旭东
 作者: 《财富》(中文版)    时间: 2010年05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六十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多年来,阿斯利康一直是中国处方药的销售冠军。尹旭东提出,未来十年内,阿斯利康在中国每年将以22%的速度增长。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问:作为一家跨国专利药企业,你认为阿斯利康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第一个原因是我们运气好。我们的产品线与中国医疗目前阶段的需求非常合拍。目前中国的常见疾病有消化疾病、高血压、癌症等,我们的产品线比较窄,只有19产品,但都集中在这些领域,因此与社会需求吻合。这个原因是靠天,而后面几个就是靠人了。

    第二,我们在2002、2003年做了一项中国战略研究,认定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因此要大力在中国的投入。这比其他跨国医药公司都早了1~2年。就是这1~2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即先行者的优势,这很重要。

    第三,在过去的五六年中,我们对于本地的高层领导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阿斯利康大中国区的主要领导人都是中国人。这些人位于第一线,都在公司工作了五六年以上,对业务状况非常了解,对公司总部也很了解,互相沟通很通畅。这一点,是其他的中国跨国医药公司所不能相比的。我想后两点是最关键的成功因素。

    问:作为跨国公司中国区的CEO,与总部沟通并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投放在中国市场,是能否取得好业绩的一个关键。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如何与总部决策层进行沟通?最大的挑战在什么方面?

    答: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要抑制住自己的个人职业上的虚荣心。管理业务必须立足于实际,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做不好。比如我,如果在公司还想有所发展,总会想把图画描绘得比实际更好,这样的心态经常不可抑制。做到我这个职位的人,很容易有这样的职业虚荣心。这有点像当年中国大跃进时的浮夸风。为了给高层一个好印象,就有意夸大事实。如果遇上外派两三年的情况,就更麻烦:我把天夸塌了,可能也是别人接着,而天塌的时候我已经走了。所以说做到我这个位置,为了管理好公司,与上司有良好的沟通,就要一切实事求是,把实际情况踏踏实实交流清楚,并按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最难的。我本人有时候也有压力,想把现实描绘得更好看。我对这种压力很警惕,一旦意识到它存在,就停下来,说不定下去喝瓶啤酒再上来继续工作——保持头脑清醒。

    问:目前在阿斯利康最高决策层中有没有来自中国市场的管理者?

    答:公司总部最高决策基本落实在前100位领导人中。目前,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属于这个百人团队。我们认为这还不够。不过,无论在中国的战略还是在全球的战略中,我都有发言权。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战略上,我的发言权很大。另外,我们公司的高层对中国市场和领导人很重视,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基本每年每人来中国一次,CEO每年两次。我也不断出国,因此我们的沟通很通畅。

    阿斯利康(中国)在战略决策和资源需求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一方面,高层决策人的信息组成很合理,另外沟通很好,最后就是我提到过的信任和授权。我们中国团队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已经赢得了很大的信任。团队这几年一直就是这些人,每次都能提出很好的战略并实现,没说过空话。这样,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

总部所在地:英国伦敦

销售收入:360亿美元(2009财年)

《财富》世界500强排名:268位(2009年)

公司简介: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阿斯利康在诸多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了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处方药产品,包括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麻醉、呼吸和抗感染领域等。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先后曾与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合作,从事药物研究,年研发总投入超过50亿美元,研发总部位于瑞典。

网址:www.astrazeneca.com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