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如何让你的下一次演示出彩
 作者: Beth Kowitt    时间: 2010年05月2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六十四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管理着51亿美元互助基金的Ariel公司总裁讲述她最令人难忘的一些演讲指导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专家
梅洛迪·霍布森
Mellody Hobson
Ariel Investments 公司总裁
同时,她还兼任下列公司和机构的董事会成员:雅诗兰黛(Estèe Lauder)、星巴克(Starbucks)、梦工厂(DreamWorks Animation SKG)、美国投资公司协会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TV Personality、“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 ) 节目组

    确定梅洛迪·霍布森作为一个公共讲演者的时间可追述到她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她的老师叫她背诵美国作家詹姆士·韦尔登·约翰逊 (James Weldon Johnson) 的诗《The Creation》。她第一次背诵时,老师说她没有激情,然后她又试了一次,并接下来在全区演讲赛上为她的学校赢得了奖项。

    现在,作为管理着51 亿美元互助基金的Ariel Investments 公司总裁,取代背诵诗歌的是,她每天把时间用在为公司现有和潜在的客户做演讲上。人们也可以在电视栏目“早安美国”中看到霍布森就减税和信用卡费等这样的话题为观众提供建议。同时,她还在数家公司的董事会任职,并就投资问题发表演讲。在忙碌的一周,霍布森会在听众前露面 15 次之多。下面是其最令人难忘的一些讲演指导。

提供路线图

    我的商业合伙人、公司创始人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是麦当劳公司(McDonald's)董事会成员,每次公司经理层人员开会时,他们一开始先列出一个标题。这么做,意在归纳出你要给听众讲的内容。就像报纸新闻标题那样,在显著位置刊登的短篇报道告诉读者所有他们需要了解的主题大意,然后用说明性的文字在下面的细节中展开描述。

实现个性化

    我对人们不把他们自己的独特经历注入演讲内容的做法感到吃惊和不解。这样使得演讲内容很是平淡无味。听众想要在你所做的讲演中听到演讲人的独特经历和故事。在我做一个有关Ariel 公司的演讲时,我先讲罗杰斯从12 岁时起,他的父亲在他的每个生日送给他股票而不是玩具的故事,以此作为开场白。我说,Ariel 公司具有孩提时代情结,它已催化出一种执着精神,这种精神使其成为一家公司。但当我要为对市场感兴趣的听众做讲演时,我会说,我不是在一个谈论股票市场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我们的家庭没有很多钱。我让听众了解这些,他们心里会感到踏实。

内容不要太宽泛

    把你所讲的内容聚焦在不超过三个题目上,最理想的就是一个主题。许多人非要把他们知道的东西都放到讲演里面去,以显示他们很聪明和做了很多工作。要借着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炫耀其他知识。还有,对PPT 幻灯片照本宣科,无异于死亡之吻;要先给听众发演讲材料。

    采访:Beth Kowitt

    译者:陈蓟煊

 

代沟
发短信,社交活动……这是工作吗?

    他们究竟怎样工作?这是一个可以把经理人弄糊涂的问题,因为他们看到这些20 来岁的年轻一代,听着音乐,吃着快餐,查看Facebook 网信息, 同时兼做14 个工作项目。但是,不要太苛刻地指责这些孩子们。“千禧一代对工作有不同的看法。”《电脑时刻在线: 千禧一代施展工作才能指南》一书作者塔马拉·埃里克森(Tamara Erickson)说。“对他们来说,工作并不就是在办公室做事,而是为了达到目标。”在千禧一代的年轻人看来,“工作”不是指在小工作间里花时间,而是最有创意的想法如何产生。也许,点子出现在办公室,但也可能带上笔记本电脑在公园里的时候出现,或许夜里3 点钟闲躺在沙发椅上也会诞生灵感。这就是为什么研究组织行为的心理学家米歇尔·马克斯(Mitchell Marks)劝诫公司经理人要关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预先设定实际的期望值,然后在工作结束时评估这些期望值实现的结果——把这两者之间的所有工作留给员工去完成。这样就会让他们以最具创意的方式开展工作,同时,也可以避免把他们(和你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Nodira A. Hira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