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冷冲突加温
终于,一个半小时以后,一直保持沉默的陆总突然对Jim发了话:“你是该改改你的坏脾气了。”看到Jim憋红了脸,“穷凶极恶”地开始和陆总针锋相对,我轻吐了一口气。 争论了三个多小时后,大家对Jim的评价趋于一致,尽管他本人表示最多接受30%。 午饭后,我当众撕掉了大家写的关于Jim的纸条,然后若有所思地告诉大家我的想法有所改变:“也许,团队目前状况的主要责任不在Jim,而是在雷副总身上。”我让大家按照前例,又匿名列举了雷副总的条条“罪状”。同样,我还没把那些纸条读完一半,雷也忍不住开始为自己辩解。我故意不理会他,继续极尽所能去夸大他的过失和不足。这时,平时与雷积怨最深的Jim竟然出来帮他说话:“老雷其实不是那样的人,老张你可能误解他了……” 从用匿名的纸条开始相互抱怨、指责,到直接地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再逐渐地过渡到耐心解释、澄清误解,两天的时间似乎过得挺快。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环境中,高管们开始敞开心扉,坦率交流……三天后的全公司管理人员会议上,大家欣喜地发现,高管们的精神面貌和相互关系有了显著改观,Jim居然能和雷副总当众开玩笑了。当然,关键是,陆总在经历了那次“重生”之后,不再那么惧怕冲突,也不再那么热衷于“冷处理”了。他开始尝试“引爆”冲突,并多次获得理想效果,整个管理团队的氛围和效能也随之不断改善。 我们中国人似乎倾向于对热冲突进行冷处理,而中国的管理人员往往把“冷处理”变成了“不处理”,最后不但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团队氛围,乃至公司的文化也受到负面影响。 我在教练过程中,会建议总裁或CEO们少一些华丽的“圆融”,多一些显眼的棱角。在今天“快鱼吃慢鱼”的商业环境中,我们恐怕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冷处理”,若想高效率地解决冲突,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像西方人士那样,“put everything on the table”,即及时、坚决地把“冷冲突”加温为“热冲突”,勇敢地面对它,艺术地处理它。 冲突管理,既是对领导魄力的考验,更是领导艺术的展现。一方面,冲突被引爆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总裁需要具备承担后果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只有运用高超的调解技能和领导艺术,才能将冲突转化为“资产”而不是“负债”,而这与总裁的“情商”又有着莫大的关联。建议公司总裁在决定“上阵”之前,先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 他们之间的冲突,我若不出面干预,有没有自行消失的可能? 2. 他们之间的冲突若得不到解决,对公司的危害有多大? 我是否具有长期承受的奢侈? 3. 我若出面引爆冲突、激化矛盾,是有可能“砸锅”的。我是否已经为“后事”做好了准备? 4. 冲突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基于公司的流程、架构,还是出于团队或个人的利益,还是与冲突各方的个性脾气有关?有哪些历史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5. 我善于处理内部冲突、调节人际矛盾吗?我需要在这方面寻求外来援助吗? 6. 我有系统思路吗?有“挑动”、“刺激”、“煽情”、“催泪”等怪招、奇招吗?有两三个备用方案吗?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