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跨国探险
位置:
杂志
现在的海尔集团,从内到外都在执行张瑞敏的“倒金字塔”管理模式:顶部是客户;紧跟他们的员工是“小CEO”,他们和客户直接接触,对客户的业绩负责;“而我们(高管)在最下方,帮助这些员工,为他们接触客户提供便利。”柯汉忠解释道。 当然,“为员工提供便利的”高管们很难在青岛的办公室里完成所有的工作。市场和品牌的决策同样需要走近东道国。几年前,海尔成了NBA的赞助商。但是最后发现,此举对亚太地区推广并不适合。比如,在日本,最受关注的体育项目是棒球,擅长灵活应对未知市场的海尔迅速成了最早赞助日本职业棒球赛的中国公司。据报道,现在海尔成了日本著名职业棒球队崎玉西武狮队的赞助商。由于效果显著,2010年度广告宣传费预算较之去年的增幅超过了30%。 越过赤道,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柯汉忠又发现了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见过的女子体育运动,名为“篮网球”。此运动起源于早期的女子篮球。从1890年开始,它在英格兰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运动,现在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如日中天的女子运动。需要掌握女性用户口碑的海尔,迅速赞助了一支该项目的运动队。 在其他的一些市场,非传统的手段也会有意外的斩获。2009年,海尔和一家总部在青岛的手机运营商合作,在马来西亚采用短信广告的形式推广产品。“这个行业可能是第一次有公司做这样的尝试。”柯汉忠回忆道。在初步试验后,产品信息短信发到了某区域的潜在用户。当短信内容包含某些商品打折信息时,公司发现了意外的收获,近20%收到短信的用户选购了商品。“这是世界上最清洁、最绿色的广告方式,不仅快速有效,还可以量化评估。”柯汉忠言语中充满兴奋。海尔很快在别的市场也采用了类似手段。 柯汉忠认为,在亚太市场,用户获取白色家电商品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用户口碑、商场购买点等。当海尔的竞争对手在户外投入甚大时,他却在研究搜索引擎优化,确保海尔的产品网页和搜索引擎能够很好地匹配。在他看来,户外广告对于全球知名品牌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做可以提醒用户你的存在。但是,对于新创建一个全球品牌来说,需要更精妙的主意。 在上网用户占人口比例很高的韩国,海尔采用了更前沿的手段贴近用户。他们在Naver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消费者博客,让用户与用户交流,公司不参与其中,而博客与当地最大的搜索门户网站Naver联接在一起。在日本,海尔在日本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消费者中举办竞赛,将其中的七位获胜选手邀请到了青岛,参观海尔。公司唯一的要求是回到日本后,这些年轻的意见领袖在他们的博客上描写在海尔的所见所闻,海尔对这些内容拥有版权。“让日本的用户与用户对话。”柯汉忠认为这就是公司的最终意图。去年年底,在Euromonitor公司的报告上可以看出,海尔之后的传统强势品牌市场占有率都在降低,唯独海尔一家在迅猛增长,吃掉了别家丢弃的市场份额。 在海外发展的同时,海尔和其他一些中国企业一样注重内外兼修。柯汉忠所在的办公楼对面就是海尔大学,每位员工都有机会接触上百门课程,其中包括柯汉忠亲自教授的课程——“海尔话”。听过他讲课的员工反映,柯汉忠教的是大家如何了解西方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更容易接近国外的客户。比如,中国人和美国人沟通的一个理想话题是NBA,双方都很在行。但是,如果用NBA的故事与欧洲人交流,则会发现对方态度冷淡。毕竟,这是美国人的运动。 曾在罗克韦尔、IBM和波音等《财富》500强企业担任亚太区高管的柯汉忠,2008年离开日本来到青岛。他认为,自己的办公室就在航班上,近一半时间穿梭于亚太各国。同时,他认为青岛和其他西方跨国企业类似的一点是总部具有高度集中管理的效率,类似于沃尔玛。“如果你想为沃尔玛提供服务或产品,你必须前往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因为那里是沃尔玛这家全球公司的总部。”他说。 在柯汉忠眼中,海尔和一般跨国企业最大的不同是有很多年轻的管理者,这方面超越了不少的其他跨国企业。这些年轻员工在跨文化方面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他的回忆中,这一点和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企业非常相似,不过他相信海尔人更年轻,更聪明,征服世界也许用不了30年。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