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的先行者
位置:
杂志
中化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发展,也是一个以“并购、整合、协作”为手段组织利用外部资源的典型案例。2002年以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并购海外油气资源,中化组织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机构和服务队伍参与勘探开发工作,探索出一条技术和服务资源高效整合、具有中化特色的独立石油公司发展道路。目前,它已经拥有26个油气合同区块,在南美和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10月,中化还收购了能源企业Emerald公司100%的股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英国主板上市公司。 在国际并购过程中,中化坚持清醒的价值判断,不为并购而并购。从2009年6月开始,它与澳大利亚新农公司就拟并购事宜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谈判。中化投入了大量资源,对新农公司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尽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将报价由每股13澳元调整为每股12澳元。但新农董事会不能接受调整后的价格,决定终止与中化的收购谈判。虽然此次收购最终并未完成,但在国内温度不断升高的并购热潮中,中化的这种理性姿态显得难能可贵。 与前期谈判、签约相比,并购后的整合更为关键。其中,人才队伍和文化融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要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组织,就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中化一方面加大对行业内高端人才的引进,吸引了一批跨国企业高管人员加盟;同时,在海外机构中利用当地人才,实现企业发展。公司聘用了大量外籍员工,目前外籍员工将近7,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6.7%。 在文化融合方面,由于中化历史上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加之公司负责收购的高层都有长期海外工作的背景,在与海外企业进行整合时,文化融合具备良好的先天基础。而且,中化“创造价值、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以及与股东、客户、员工、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发展的“企业公民”理念,能够保障双方跳出国家、文化的差异,找到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 中化还有一套保障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做法:首先,在并购开始的前期,全面了解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制定有效的文化整合计划。公司高层、整合团队和新公司经理一起制订整合和沟通计划,包括时间表和操作方案等;其次,重视对方高管团队,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政策,争取原有高管团队的支持。再次,加强跨文化交流、培训,使并购双方了解彼此国家和企业的文化,建立理解和信任。 中化项目组初到Emerald公司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与当地员工建立起信任关系。Emerald绝大部分员工是哥伦比亚人,对中国知之甚少,公司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哥伦比亚特色。收购之后,相当一部分员工存在着疑虑和不安。为了尽快建立双方的信任,项目组成员到了Emerald后,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中化的企业文化,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类活动,与公司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收购甫一完成,中化为当地全体员工举办了一个酒会,集团副总裁用流利的英语作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真挚演讲,增强了当地员工对中化的认同和亲切感。中化集团高层还与当地一线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去当地高管家里做客,一起烧烤,参加家庭聚会。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双方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保障了后续业务的顺利进展。 在收购海外企业后,中化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尽量使用当地人才,而不是从国内派出大量人员接管。这也是公司做全球资源和市场组织者的定位所决定的。收购Emerald后,中化仅从国内派了三个人过去,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刘德树认为,并不是派人过去掌控收购企业,才能体现出对这个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核心应该是大家都认同“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根本理念,这是双方合作共事的基础。真正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善于使用当地人才。而且,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本身具有其普适性,大量派出国内人员,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