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持股创造百年财富
ABB集团、爱立信和阿斯利康等在中国成功运作的《财富》500强公司背后,有一个人称“拥有瑞典的半壁江山”的瓦伦博格(一译瓦伦堡)家族。他们掌控的银瑞达公司(Investor AB)在近一百年内一直是这些著名跨国企业的主要股东,掌握着董事会的话语权,并支持这些公司抢在行业对手之前进入中国市场。 《财富》(中文版)最近在北京独家专访了该家族生意第五代继承人雅戈布·瓦伦博格。这位年过半百、言谈幽默的银瑞达公司董事会主席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曾跟随沃伦·巴菲特的脚步入驻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作为第五代继承人,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态度谦和,在采访中谈论了银瑞达持股的这些著名企业在中国的成功之道,以及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
“跨越国界销售你的产品,并不像在公园散步那么简单。这些公司都已经练习了近百年。”瓦伦博格提及的公司,除了中国人熟知的爱立信、ABB、伊莱克斯电器,还有斯凯孚公司(SKF)和机械制造企业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等。这些银瑞达持股的企业100年前都已经具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瓦伦博格认为,瑞典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而有限的本土市场逼迫这些企业诞生之初就注定要前往别的国家寻求进一步发展。 1877年,安德烈·瓦伦博格创办了瑞典北欧斯安银行 (SEB)。1877年,瑞典经济骤然衰退,为了挽救濒死的企业客户,北欧斯安银行决定与它们一起进行债务重组,将企业债券转为自己的股权,并由此成为很多企业的股东。1916年,瓦伦博格家族成立银瑞达公司,成为北欧斯安银行的工业资产,继续掌管这些股权,并让这些公司走向国际化。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打拼,ABB等银瑞达持股的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认定中国是国际化发展的新阵地。据瓦伦博格回忆,80年代初期,中国市场缺乏组织,比较涣散,但是这些公司仍然早早来到中国投资,并坚守到今天。继续往上追溯,不难发现爱立信早在1890年就已通过在上海销售电话机而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而1907年ABB第一个把蒸汽锅炉带到了中国。 除了坚定的国际化战略,这些银瑞达持股的行业巨擘还有一个共同点:都专注于擅长领域,而不幻想成为多行业企业集团。比如,ABB专注于电力和自动化产品,斯凯孚有领先的轴承技术,而爱立信100多年来始终埋头电信行业。此外,这些公司都具有优秀且不失忠诚的本地化管理团队,以促进他们进行本地化生产和扩大分销渠道。这解释了ABB为什么称自己为多国企业。几年前,他们就把全球机器人业务总部迁入上海研发中心。 同时,瓦伦博格也承认,随着在中国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他们大量流失人才,被中国成长中的竞争对手挖了墙角。不过,据瓦伦博格透露,他们也有快速的反应。比如,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瑞典总部有三位EVP(执行副总裁),其中一位就直接坐镇上海,密切关注本地管理,同时也免去了与瑞典总部繁琐的长距离沟通。 面对东道国的竞争对手,银瑞达的另一个对策是编织持股公司的管理层人际网络,让他们互相支撑。在欧洲,瓦伦博格会邀请这些企业的集团CEO每半年在瑞典等国家聚会一次。“我会让ABB的CEO和爱立信集团的CEO会面,让他们交流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他们不是竞争对手,完全可以畅谈无阻。” 除了持股和管理的手段,瓦伦博格在采访中也谈到了瓦氏家族何以保持百年不衰。他指出,公司最上层是一家非盈利基金,而他和他的子女“都不能向基金会索要财富”。虽然瑞典也有类似中国“富不过三代”的理论,但借助这样的架构,瓦氏家族让后代保持着好学和勤奋的态度。“他们让后人没有钱财可以消耗,要想富有,必须首先管理好生意。”他说道。 据了解,瓦伦博格的父亲和祖父都曾一周工作七天,是出名的“工作狂”。幸运的是,瓦伦博格已经在第六代年轻成员中发现了衣钵的继承者。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