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柑橘传奇
 作者: 章劢闻    时间: 2010年07月1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六十七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博富文家族在重庆忠县注资开发的柑橘丰收在望。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博富文和世界犹太人大会曾经带领前苏联犹太人回归两河流域,并在全球范围内追捕纳粹遗凶,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铁腕男人也被这样的景象感动。当时的中国已经开放,东部沿海流传过来的财富故事让这个西部穷苦之地的人们产生了摆脱贫困的渴望。当时被拍摄下来的景象,至今仍保存在穆杰夫的相册里。博富文家族于1997年在重庆开始了持续7年、总额1,300万美元的柑橘种植业投资。

    老博富文曾提到“这里有他职业生涯中最令人激动的回忆。”穆杰夫笑言。14年前,穆杰夫随博富文来到重庆,后续的这些年,他和现任首席运营官的香港助手刘燕敏一直为博富文经营这个项目,步步靠近这个犹太老人的梦想。即便是几年前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掉了部分厂房,也没有让他们离开半步。当然,理想往往生长在商业前提之上,穆杰夫也揭示了其他背后的动机:比如,酒类当时在中国的关税很高,而娱乐业又凶吉难测,所以种柑橘对于当时全球前100强的施格兰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样,选择重庆也并非老博富文的心血来潮。美国人早就做了细致的分析。虽然巴西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加起来占了全球橙汁产量的90%,但这两处产地都受到了坏天气和柑橘病虫害的威胁,其中黄龙病可能迅速毁掉最高产的柑橘树。巴西易遭受干旱,飓风是佛罗里达农户经常的“噩梦”。有趣的是,这些麻烦在重庆都得到了天然的控制:重庆冬天比较凉快,传播黄龙病的昆虫无法生存;当地多山的地形削弱了风势,起到天然的保护作用;此外,由于与消费市场靠得更近,重庆抄了亚洲现有主要供应商巴西的后路。    随后这些年,施格兰公司从加利福尼亚等地引进种子及胚芽,将超过160万株优质柑橘幼苗培育出来赠送给当地果农,说服他们学会用糠皮等新型有机基质来改善土壤结构。

    对于柑橘幼苗来说,需要6年的时间长成,随后会有8~20年的生产期。这意味着施格兰项目2001年左右培育的柑橘幼苗都已经成熟并进入多产期。所以,2005年,由穆杰夫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EMB Citrus)开始在忠县建设一条生产线,试图走完“最后一公里”,加工这些柑橘,进入鲜果和果汁市场。

    最近,一些跨国果汁饮料公司到博富文的工厂检验了加工设施及运营。这些买家往往会有严格而统一的标准,比如检查厂内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卫生状况,仅检测文件就有50页之多。此外,对于员工操作安全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有明确要求。“我们绝不会让员工的iPod掉进果汁。”穆杰夫笑道。

    由于脱胎自施格兰这样的跨国企业,这里的很多中层员工都有海外工作经验,销售总监曾经在可口可乐任职,这增加了公司与国际上下游买家接口的机会。此外,博富文采用的设备来自行业内领先的柑橘加工设备供应商——美国卓缤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厂区内的榨汁机、精制机和浓缩塔是最昂贵的设备,也是从果实到果汁的关键点。隔着一块玻璃的中央控制室里面布满显示器,监控每个细节,并与互联网连接。一旦出现问题,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设备供应商就可以远程向这个中国西部偏远山区的厂房在线提供解决方案。

    但这还不是成功的全部条件,“最可怕的是,当你架起数百万美元的先机设备,却发现周围没有可用的果实。”穆杰夫的担心不无道理,尽管有了10多年的运作,柑橘种植和管理在中国还是初级阶段,不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果汁加工厂可以放心地向本地果农收购质量很稳定的果实,还不用担负天灾的风险。

    权衡之下,忠县政府把4,000英亩范围内的上百万颗柑橘树托付给了博富文公司,让他们可以指导种植并采摘果实。但是,在凭着经验耕作了一辈子的当地农户眼里,这家美国公司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他们减少了每亩地的柑橘树数量,还整天折腾土壤。而反过来,公司收购农户果实时连一分钱四舍五入这样的问题都需要政府官员陪同解释。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