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柯爱伦能让杜邦再度卓越吗?
 作者: Carol J. Loomis    时间: 2010年07月1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六十七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这家历经沧桑的公司曾经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从尼龙到特氟隆到凯夫拉。之后它沉寂多年。杜邦现任首席执行官预言公司将实现利润大幅提升,但要重振昔日雄风谈何容易。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2008年9月,杜邦公司(DuPont)宣布几周后柯爱伦(Ellen Kullman)将从高管层晋升为首席执行官。这个任命的时机真是差得不能再差了,用柯爱伦自己的话说,当时正值“世界崩溃”。对她个人而言,接下来的是越来越黯淡的一年,跟美国经济由灰转黑的变化相一致。她领导了两次重组,带着遗憾解雇了2,000名员工,并要求留下来的人休2到3周的无薪假。现年54岁的柯爱伦从未失去过幽默和笑声,那是一种响亮的开怀大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她任期的第一年没多少值得大笑的事情。

    去年11月3日,柯爱伦不声不响地抛掉了这些艰难岁月,带领公司继续前进。在位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的杜邦总部,面对分析师和投资者,她出人意料地承诺:由于美国经济开始平稳复苏,2010~2012年三年间杜邦的每股收益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假设杜邦真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真应该好好分析一下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2009年,杜邦每股收益为1.92美元(近期股价为39美元)。如果以20%的平均利润率来复合计算这1.92美元的收益,2012年的收益必须超过3.32美元。这与四年前即2006年尚未有任何衰退迹象时的3.38美元的水平仍有距离。

    与此同时,很难说柯爱伦对目标的实现已胸有成竹,因为杜邦已经很久没怎么品尝过收益不错的滋味了。过去50年间杜邦共经历了9位首席执行官,其中只有4人实现了柯爱伦所希冀的连续三年达到20%复合增长率的业绩。并且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在第四年继续盈利,哪怕是一丁点儿。

    柯爱伦对于收益目标的追求,只是她面临的一个更大挑战的缩影:恢复这家公司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之一的声望。事实上,杜邦过去的光芒如此耀眼,对于任何首席执行官而言,想要恢复这一声望似乎都不大可能。但是,如果柯爱伦真能提振公司的利润水平,她至少能给杜邦带来一种几十年未见的增长势头。

    从杜邦在《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中的位次变化,就可以看出其地位的下降。在1955年首次发布的榜单中,杜邦排名第10位,如今是第86位。用电视剧《宋飞传》(Seinfeld)的台词说,这不算什么问题。杜邦年营业收入270亿美元,年利润18亿美元,它仍旧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和许多著名品牌的大本营,例如当今许多畅销的产品:凯夫拉(Kevlar)、诺梅克斯(Nomex)和特卫强(Tyvek)(详情参见附文)。

    半个世纪前,怎么强调杜邦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它曾经拥有美国商业界最丰富的历史,并且现在仍拥有最丰富的历史。1802年,杜邦成立于特拉华州布兰迪维因河河畔,并与美国共同成长——如今已有208年的历史。创始人埃鲁西尔·伊利泽·杜邦(Eleuthère Irénée du Pont)与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是好友并有书信往来,埃鲁西尔·伊利泽·杜邦及其后代(他们的姓氏在英文中写作“du Pont”,公司名称现在写作“DuPont”)形成了一个企业王朝和特拉华州的一股支配势力。杜邦家族及其姻亲在经营了165年后才把公司交给家庭以外的人领导。

    在成立后的头一百年间,杜邦靠买卖火药发家;在第二个一百年间,它转型为一家化工产品制造商兼投资者。杜邦曾控股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多年,并在后者出现经营困难时指派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主持大局。二战前杜邦就开始供应尼龙,并为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译注)建设铀工厂和钚工厂,以此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即便是它的公司标语——“用化学——改善产品、改善生活”(Better things for better living ... through chemistry),也声名远播。同样,“杜邦经营之道”代表着效率和丰厚的利润率:在《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的初期,其利润率超过20%,很少有公司能超过这一水平。商业人士曾前往威尔明顿参加为期一天的杜邦财务观念辅导课。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记得自己曾跟一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纺织品业务高管(杜邦的一位人造丝产品客户)共同参加过这样的辅导课。

    但是,辅导课未强调的一点是,到那个时候,由于竞争的压力和研究投入回报率的下降,杜邦丰厚的利润率开始下降。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平缓而漫长的滑雪道一样,利润率缓慢下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甚至降到了4%以下。在正常时期,它的利润率比这一水平要高出不少:过去五年间在6%~11%之间。尽管如此,过去几十年间它还是基本上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并且呈现出这样一种形象:一个总是受到行业周期影响、过分复杂、研发型的大企业,在为每一分利润而艰苦奋斗。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