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中国所有
位置:
杂志
最令人惊讶的也许是海尔工厂的产品居然还会返销到中国国内。海尔美国工厂生产的知名产品除了供应宿舍和零居室公寓使用的迷你冰箱外,还包括适用于美国超级豪宅的大型产品。这种产品对一般中国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但目前中国不断增多的富人也需要超大型的产品,于是海尔就把一小部分高端冰箱产品运回国内销售,每年大约也就4,000台,售价为2,600美元——高于中国国内人均2,000美元的年收入。(海尔还将美国制造的冰箱销往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加拿大)。现在,中国的高端消费者还不是很多,海尔尚无需对国内29家工厂中的任何一家进行改建,而附近的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深水港又足以满足出口的需要。“有些中国人的确需要高端产品,”海尔美国公司总裁约瑟夫·塞克斯顿表示,“中国和很多人的想像完全不同。” 中国的新移民如果能从海尔的昏招和巨大成功中学到些东西,应该会有所作为。“他们没有多少经验,又一脚踏进高度复杂的市场,注定会犯一些错误。”哥伦比亚大学维利可持续国际投资研究中心(Vale Columbia Center on Sustainabl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t Columbia University)主任兼法律讲师卡尔·绍万特(Karl Sauvant)说。他曾在2月份发表专栏文章,题为《投资美国:美国是否已准备好接纳中国的直接投资?》(Inves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U.S. Ready for FDI From China?) “在这件事上,日本人做得相当成功:你必须做好企业公民,在当地招兵买马,为所在社区做好事、做善事,还要熟悉打通华盛顿的关节。”绍万特说。“而且重要的管理岗位一定要用美国人。”还有一些法律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比如驻美中国企业在其他地方(如印度)进行的商业行为是否要在美国法庭受《反海外腐败法》的管辖。此外,就是海尔国旗事件等可能使当地人敏感的问题。 中国和日本不同,不是美国的军事盟友——尽管奥巴马总统将中国定义为“战略伙伴”而不是布什执政期间的“战略对手”。中国虽然实行了市场经济,但在政治上仍然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显然,双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 中国投资者表示,他们对政治不太关心,但希望通过进军美国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这肯定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运城印刷滚筒厂的李经理在带我参观时表示。“加强沟通会让双方走得更近。”即使作用有限,生意还是要照做不误。“好产品是没有国界的,”他补充说,“中国古语有云,十年磨一剑。”换言之,坚持就是胜利。如果用美国话来讲,也许就是中美两国只有并肩耕耘,才能共享收获。 译者:陶莉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