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一球成名”的英利
 作者: 李全伟    时间: 2010年09月1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在2010南非世界杯上,一家名为英利的中国公司声名鹊起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在成为南非世界杯赞助商之前,英利已经在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拥有较高的地位。2003年,英利的产能是3兆瓦,到了2010年,销售接近1,000兆瓦,增长了300多倍。2010年英利的产量大约占全球产量的10%,而其生产线覆盖了整个光伏产业链——从多晶硅生产,到建立太阳能发电系统,以前所谓的全产业链是从买硅料到出光伏组件为止,全球能够做到的也只有4家。

    英利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跟它入手比较早有关。它最早关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还是在1993年,当时公司创始人苗连生敏感地看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也看到了传统的化石能源存在的严重问题。

    英利为什么把目标瞄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马学禄同时也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可谓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家。他说,人类文明的实际推动力是能源,离开了能源,整个社会将不能运转。传统的化石能源系统(包括天然气、石油、煤等)从被发现到现在的短短200年里,显露了两个问题:不可持续性和不清洁性。人类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必须找到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

    清洁能源有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马学禄说,如今地球共拥有130亿千瓦的能量,平均一个人有2千瓦的可用量。其中水能有10亿千瓦,风能和潮汐能各有几十亿千瓦,而太阳能有120万亿千瓦(相当于人类使用能源的近万倍),所以今后人类的主要能源应是太阳能。

    太阳能应用技术比较多,但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马学禄认为,太阳能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可能性最大,化石能源可以称为昨天的太阳(化石能源也是太阳能转化的结果),而太阳能称为今天的太阳。今后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将用“今天的太阳”替代“昨天的太阳”。这也是英利之所以发展太阳能最重要的思想依据。

    正是由于以上的考虑,到了1997年,苗连生跟马学禄(马当时担任保定高新技术区管委会主任)有过一次长谈,明确了新公司的发展方向。1998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由于它发展极快,引进了新的股东,成立了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英利集团总部设在保定,除了保定外,还在海南建有生产基地。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兰州、成都、拉萨都有英利的分公司,在拉萨还有一个小型工厂。拉萨工厂主要做牛背上的太阳能——在牛背上绑两块太阳能板,解决牧民的一些照明、收听收音机等基本用电需求。

    太阳能应用在中国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并不普及。马学禄介绍,中国居民用电费用普遍较低,而使用太阳能发电价格相对高一些。整个用电现状是,居民用电价格低于工业用电,工业用电又低于商业用电。从长远看,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很明显,就商业用电的电费而言,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已基本接近。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个千瓦需要两万元费用;火力发电一个千瓦需要4,000元,风力发电需要6,000多元。与其他发电方式不同,太阳能发电后期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维护,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时间基本超过25年,又是清洁能源,较少产生环境污染。

    可喜的是,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扶持力度。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计划在2~3年内,以财政补助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此外,还大力支持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建筑物与光伏产业相结合的新产物。

    中国东部地区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地域,而西部是能源资源地区,采用传统发电方式,存在能源的远距离运输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有三大优势,一是可以与建筑一体化,变成建筑的一个构件;二是屋顶发电基本没有输送成本;三是用电高峰时发电。马学禄说,实际上,任何一个城市用电量都有波动,白天大于夜间。中国电力系统主要是火力发电,不能停机(发电机必须处于热备份状态),不能白天发电多,晚上发电少,从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太阳能屋顶电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