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一球成名”的英利
 作者: 李全伟    时间: 2010年09月1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在2010南非世界杯上,一家名为英利的中国公司声名鹊起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虽然目前太阳能发电价格还比较高,但英利预测,随着传统能源发电成本越来越高,清洁能源成本越来越低,慢慢会达到一个结合点。届时,太阳能发电会市场化,不再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和补贴。马学禄个人推测,达到这个结合点可能会在2015年。现在,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不断提高,实验室已能达到29%。实际应用上,多晶太阳板能达到16.5%,单晶太阳板达到18%,但单晶成本高一些。制造硅板的原料是硅,硅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存在形态是二氧化硅,广泛分布于地壳中。

    相对于中国太阳能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欧美和日本等已经普遍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些国家对个人屋顶电站给予政府补贴,从个人太阳能电站上传到电网的价格高于个人从电网上使用的价格,德国、日本就是如此。日本有许多太阳能光伏屋顶电站,投资者都是个人。日本政府计划到2030年全日本1/3的家庭要用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逐步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欧美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什么应用比较普遍?马学禄解释说,除了中国传统发电价格远低于太阳能发电价格外,还有一个原因,太阳能发电的并网存在一些管理和技术问题。另外,太阳能发电有一个弱点,属于间断发电,不能连续发电,有太阳才能发电,所以每个家庭并不能只用太阳能发电作为电源,必须跟电网连在一起。欧洲一些国家的个人太阳能屋顶发电站跟电网接在一起,每个屋顶电站有一个电表,计算向电网输出多少电能,政府据此跟个人结算;而个人用电还是按传统的用电模式,只是二者存在一定的差价。

    英利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跟其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和产品过硬有关。产品过硬又跟英利的创新能力相关。英利不但重视在实验室的创新,而且重视整个技术团队创新,全体员工都参与的创新活动。

    太阳能是一个绿色产业,在制造太阳能光伏组件时,英利在单瓦耗硅和成本控制水平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硅锭铸造环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使硅锭每公斤耗电量从12.59千瓦时降低到8.38千瓦时,既降低成本,又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创新,在炉体外体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使每炉铸造的硅锭重量不断增加,2003年是240公斤,2008年达到400公斤。在硅片切割环节,英利采用先进的线锯技术,能够将硅片切得更薄,降低切割损失,从而有效降低硅料消耗。2004年,硅片切割厚度是325厚度(微米),到2009年降低到180厚度(微米)。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英利的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由2004的14%稳步提升至2009年底的16.5%。在光伏组件环节,它是中国首家大规模采用自动焊接设备取代传统手工焊接的厂家,也是第一家在组件生产过程中全程运用电致发光测试的光伏生产厂家。2004年,英利的成品率是83%,现在达到99%。这些竞争优势使其能够严格地控制质量,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

    由于不断在各个环节创新,2008年金融危机时,英利于当年10月率先在全球把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价格由每瓦4.2美元降到2.8美元。为什么能够降这么低?一是有低成本优势,二是金融危机把海外垄断的高成硅的原料成本由每公斤450美元降到50多美元。成本优势加上不断的技术创新,使英利在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方面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借助南非足球世界杯的东风,“一球成名”的英利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招聘新员工的工作几乎天天进行。除扩大欧美市场和开拓国内市场外,它还在海南建立生产基地,满足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并把触角伸向东南亚市场。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