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机遇
在筹备论坛时,我们以“全球新机遇”为主题。这是我们故意提出来的模棱两可的说法。一方面,它们给正在为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人打造产品的企业指明了前景。但全球性新商机这层意思只是我们想说的一半含义。随着世界逐渐走出衰退,还出现了另外一个机遇:打造一个比以往包含更多内容的全球经济,把经济增长的好处带给那些过去因为地理位置、社会地位甚至性别原因而被边缘化的人们。 产生新的全球性机遇需要什么条件?在开普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请看看我的:中国一定要让我们继续感到震惊,非洲一定要赶上来,一定要把女性看作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让我们依次考察一下这几个因素。 1987年,我写了一篇关于发展中国家优秀企业的文章。文章有8,300多个单词(那段日子值得怀念),其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不久前,我和香港大学的咨询和商业教授迈克尔·恩莱特(Michael Enright)说到此事,他指出,如果我再过10年写这篇文章,中国仍然只用一句话就够了。 时代变了。今年有54家中国公司上了《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将来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从中海油、中石化这样的石油巨头,到华为、中兴等网络设备制造商,再到中国移动这样的电话运营商,中国公司成了商界人人知晓的名字。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真正发动机,根据官方统计,2009年增长率为8.7%,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目前已经确立了市场和商品及服务供应商的双重角色。它将如何演绎下去呢? 在这个等式的消费一端,形势已经明朗。中国是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尽管2009年出口下降16%,但它仍然实现了高增长。虽然部分原因可归结于中国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但其国内消费之强劲,仍远远超过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在2008年9月世界贸易萎缩后所做的预计。中国拥有10多亿人口,他们有大量可支配收入。一家重要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最近对我说,在购买了他的高档住宅的客户里,有1/3的人支付现金。 但消费者不止在买房产(这是世界各地的中国货币的适宜避风港)。对中国市场的真正考验,在于那些你认为中国不能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单看6,000美元的人均GDP,中国是个穷国。但香港物流贸易公司利丰(Li & Fung,它本身也是全球化推动者之一)的研究中心的报告称,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日本。 为了发掘这一需求,在过去几年,利丰下属的利邦公司(Trinity)一直在收购欧洲高端品牌或争取其授权,比如Cerruti 1881、Gieves & Hawkes和Hardy Amies。Hardy Amies是一个服装定制公司,位于伦敦的萨维尔街(Savile Row),多年来以制作女王服装而闻名。你也许会认为,中国对这些公司的服装需求很少,它们的产品主要是丝绸领带、牛津学院围巾和休闲外套,而若干年前,一个中国人拥有的唯一外套还是用粗糙的人造纤维制成的没型外套。你错了。利邦的董事总经理王日明对我说,就像第三世界的消费者以“蛙跳”的方式突破固定电话的限制、直接使用先进的移动电话服务一样,中国人也会跳过中档服装市场,直接从衣衫褴褛变成有款有型,而不会经过衣着朴素这个阶段。王日明预计,中国的高端男装市场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中国能否成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发源地?这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恩莱特说,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大部分产品创新仍然主要来自依靠外国投资的机构。到目前为止,只有华为、中兴和电器生产商海尔等少数几家公司在先进市场上与成熟品牌竞争。这也是一种考验,这种考验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缔造出了征服世界的日本品牌。 恩莱特指出,真正的创新正开始在化学和太阳能发电这样的行业出现。这不无道理。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又特别担心能源安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像尚德电力(Suntech Power)这样的中国公司正成为太阳能领域的领先者。与此同时,西方公司对其在华研发机构做了大量投入,尤其是通用电气公司(GE)大力宣扬它的“逆向创新”经验。“逆向创新”是指为穷国开发的产品也能在富国受到欢迎。一个重要实例是一台基于计算机的便携超声波机器,最初为中国市场设计,2007年底推出,价位在15,000美元,只是高端设备价格的一小部分。 有理由相信,今后10年,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相对便宜的产品成为逆向创新成果的例子。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些例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贫穷依旧,所以在设计产品和工艺时为穷人着想十分重要。难怪商业刊物要称颂使用成本超低的廉价可靠的移动电话对印度(印度的Bharti Airtel等移动巨头最先提出这种模式)及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影响。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