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终端
今年上半年,伴随全球经济复苏,陶氏业务转型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今年一、二季度,它分别实现了48%和20%的年度同比销售增长,而息税前利润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大幅增长。陶氏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Andrew N. Liveris)在第二季度报告中表示:“我们新产品组合的威力显然十分强大,功能性业务总计占息税前利润的近3/4。”而截至去年底,功能性产品的业务比例还是2/3。 以亚太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然成为陶氏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在并购罗门哈斯后,截至2009年底,亚太地区的业务收入占陶氏总业务收入的18%。即便在经济衰退期,新兴市场仍然保持了坚挺和小幅增长的态势。今年第二季度公布的财务数据表明,陶氏在新兴市场总体销量增长速度接近整个公司增幅的两倍。截至2009年底,亚太地区销售收入达82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比达45%。近10年来,大中华区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销售收入增速。“陶氏大中华区已经成为陶氏除美国以外的第二大市场,在助力建设明日陶氏的战略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强势地位。”马立新评价说。“而创新将成为我们在这一高增长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尽管业务转型和销售下降给陶氏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但在研发投入方面,这家化工巨头却丝毫没有放慢脚步。2009年,陶氏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达到了16亿美元,超过全美排名前25的所有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发投资总和,同时也创下了陶氏研发投入的历史记录。“据我们估算,仅陶氏的清洁科技和可持续创新的研究项目就将创造28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马立新透露。“在2010年,我们的研发投入仍将保持去年的水平。” 去年6月,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陶氏中心投入运营。作为陶氏化学在亚太区的商业和创新中心,它由多个功能部门组成,包括有80多间实验室的陶氏全球第二大的研发基地、全球信息技术中心及其他管理和综合设施,可以容纳1,800人。上海陶氏中心还是一幢绿色建筑,运用了大量陶氏自身技术产生的绿色产品,涉及空调系统、新兴建筑材料、水处理系统,等等。 在上海陶氏中心,可以明显感受到科技与创新的氛围。在这里,一间被布置得色彩缤纷的客户创新中心十分引人注目。客户方的工程师、设计师和经理会与陶氏的高管、研发科学家、市场销售和客服人员围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从创意萌发到样品成型,双方的合作与碰撞可以贯穿始终。客户也能进入陶氏的实验室,对新研发出来的产品进行感官测试和性能测试,以提出他们的建议,帮助陶氏改进产品质量。比如,客户可以触摸服装面料的舒适感,可以感觉挤压食品包装袋发出的噪音,测试撕开药品包装袋的力度。这些感官测试对于持续改进陶氏的产品质量并最终得到客户的认可极其重要。 在发展高新材料和功能性产品的过程中,陶氏确立了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健康与营养、能源、基础设施与交通及消费品4大方向。曾经埋头于上游化学原料分析研究的陶氏科学家,现在已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包括混合动力车的电池、新能源、微生物等新兴领域的研究。2009年9月,陶氏推出了新型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建筑材料——太阳能瓦片;今年8月,它宣布投资采用专利材料和高新结构技术来设计及生产先进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制造商Blade Dynamics。去年底,它在广州启动全球首个微生物控制技术学院;今年9月,陶氏皮革微生物控制技术检测中心在上海成立。 对产业链中、下游的进军,让原本在市场公关上略显低调的陶氏也格外重视国际大型活动的市场参与。上海世博会开幕不久,今年7月,陶氏又正式宣布已加入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TOP),成为2010~2020奥林匹克运动化学类官方合作伙伴。董事长利伟诚对外宣称,“此次合作,正值陶氏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将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催化剂。”毋庸置疑,奥运会将为陶氏的产品和品牌搭建一个重要的全球舞台,并推动其朝着以技术为重点、以市场为驱动、以客户为核心的方向转型。不仅如此,在利伟诚看来,奥运会就是市场,这个市场将为陶氏带来至少10亿美元的收入。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