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丰田何以山前无路
 作者: Alex Taylor III    时间: 2010年10月0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一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征服了汽车市场之后,它积极推行殖民化而非全球化。难怪警报长鸣竟听不到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这种问题,在丰田公司的美国业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分业务现在已成为一个集工程、制造和销售各种功能于一身的庞大业务群,它不但构成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也是丰田公司最成功的业务部门。它现在贡献丰田公司2/3的利润,去年达23亿美元。但是,丰田公司对美国业务采取古老的分而治之的办法,阻碍了其实力的进一步增长。它不是像本田(Honda)和日产(Nissan)那样围绕着单一总部组织在美国的业务,而是按功能分别设立不同的公司,并要求他们直接向日本本部报告。

    过去,丰田强大的操作技能掩盖了改变这种结构的必要性。公司稳步成长,在各种质量排名中名列前茅,赢利状况一贯良好。但在召回危机发生之际,丰田经销商需要传递客户投诉时,他们的报告必须经由美国公司转交日本本部,在那里一个特别委员会作出裁定,然后再把决定传回到美国——这一切都是实施召回的必经步骤。

    吉姆·伦茨(Jim Lentz)是丰田汽车销售美国公司(Toyota Motor Sales, U.S.A.)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是丰田公司在美国负责销售和营销业务的最高主管。今年2月在向美国国会作证时,他首次谈到丰田的召回流程,在接受《财富》采访时,他对这一做法进行辩护。“我认为物理地点(需要在)日本,因为如果不这样,可能会带来无法共享信息的问题。”他说。丰田章男说,他希望由总部集中控制,他不认为有变革的必要。他说,“我们的汽车销往世界各地,但是全球中心在日本,并且这一中心最好设在日本,以对所有技术进行评估。”一位已退休的丰田高管更直白地解释说:“丰田家族热衷于微观管理,害怕放弃控制。”

    尽管英国石油公司(BP)漏油事件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丰田召回危机不再是报纸头版和晚间新闻的关注对象,但召回造成的损害却像不断扩散的油污一样向丰田公司渗透。公司因未对意外加速问题做出及时反应支付了1,640万美元的罚款,为挽留客户需要支付数亿美元的营销资金,并可能要在集团诉讼中支付数十亿美元的损害赔偿。丰田公司制造高质量汽车和尊重客户的声誉也受到沉重打击。在最近J.D. Power一项关于购车90日后做的质量调查中,丰田的排名大幅下滑,这其中既有车辆质量的原因,也有公司声誉受损的原因。

    召回危机始于去年夏天,当时媒体广泛报道了首批意外加速事件。客户和经销商在丰田汽车上安装了并非为其设计的脚垫,这些脚垫比丰田正规脚垫厚,因此会影响踏板的正常工作。8月份,脚垫问题引起全美国的高度关注。起因是一位加州高速公路巡警在非执勤时间驾驶的一辆雷克萨斯E350新车失控加速,撞到另一辆汽车并翻下路堤后起火,司机及所载的三名家庭成员全部遇难。汽车以每小时一百多英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时,一位乘客曾拨打911求救电话报告该车“没有刹车”。初步调查报告显示,刹车没有问题,但经销商安装了不合适的脚垫。

    9月份,丰田宣布召回410万辆汽车,向客户更换更加合适的脚垫,以保证刹车能灵活操控发动机,缩短停车距离。这是值得肯定的举措,可惜太迟了:至少从2007年丰田就已经知道了脚垫可能会引起问题,因为当时它曾实施过一次有限的召回。很快又发现了另外一种意外加速故障:据说油门踏板——由一家美国供应商制造——不灵活,踩下之后不能完全复位。关于踏板的新闻报道引起大批投诉。一项统计显示,美国政府收到的有关汽车速度控制的投诉中,丰田应该负责的占近3/4。

    之后,几乎每周都有丰田汽车新缺陷的报道。公司召回了133,469辆普锐斯,以修改其防抱死制动系统电脑程序,因为该程序被发现在过激使用时刹车不灵。Sienna微型厢式车固定备用轮胎的钢索存在生锈问题,导致轮胎脱落。丰田为此召回了53,281辆汽车。《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发现,雷克萨斯SUV的软件不够灵敏,某些情况下不能阻止翻车,为此召回9,411辆汽车。

    现在还没有到付账的时候。所有这些事件导致的财务损失累计可能超过50亿美元。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对于有“丰田银行”之称的丰田公司而言并不算是灾难性的——丰田拥有约300亿美元的现金。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